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央企病:既怕私字,又担不起公字
光明网评论员
//www.workercn.cn2015-06-17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昨晚(6月16日),中纪委网站公布了九家央企的巡视反馈。加上之前通报的六个巡视结果,包含26个央企的今年首轮中央巡视“赛程过半”。

  从公布的九家巡视清单中可以看出,石油领域囊括了中石油和中海油两家石油“大佬”,电力领域涵盖更广,既有核能巨头原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也包括了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集中在能源领域的巡视对象,更能展现出一种典型的“央企病”。

  这些盘踞在石油、电力、稀有金属等自然垄断领域的企业,同时控制了资源的原始分配和市场的下游运营,形成了开采、运营、销售的托拉斯式运作方式,其垄断性和封闭性已经和市场精神形成对冲。至少部分源自这个原因,中国的市场经济被划定了竞争范围,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和流通性只能在拦堤筑坝后的小块水域内达成。

  这个诟病由来已久,甚至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常识”。但那些对于央企现状的辩护,仍然可以斥诸另一套合法性解释。比如,央企和国企是保证国家能源公益属性的载体,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国家战略的执行者。你总不能指望民企来承担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吧?总不能指望划转民企资产充实社保资金吧?属性上的公共性和社会贡献上的公益性,洗白了“垄断”二字,成为央企现有运作方式的立足点。不过,三年来的国企反腐,和中央巡视组此次的巡视反馈,却表明了,所谓“公益性”只能看成一种理论上的存在。

  仅从此次央企巡视的反馈清单中梳理,可以看到,央企的腐败问题可以分三个层次:领导层、中层干部和基层窗口部门从业者。对于金字塔顶的领导层,中央巡视组给出的反馈是“蚕食、围猎国有资产”、“以攫取非法利益为纽带,内外勾结蚕食国有资产”、“一些企业领导人员充当掮客”、“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带头吃里扒外”,等等。

  对于中层干部和下属公司,巡视组的普遍反馈是“奢靡享乐”“经营高档会所”“小金库屡禁不止”“带病提拔”“公款旅游”。对于基层窗口单位,评价则是“一些基层干部和职工私揽或分包客户工程、刁难客户、吃拿卡要、违规收费”等等。总得看来,几乎每个层次都有寻租方式,都已形成前仆后继的蛀害。不客气的说,领导者“内外勾结”“蚕食国有资产”,是为祸国;基层“私揽分包”、“刁难客户”,是为伤民,如此看来,国企的国字何来,央企的全民性又在哪里呢?

  “央企病”,不仅是指其市场化不够,更指其公共性不足;不仅是指其垄断,更是指其在垄断的同时还担不起这个“公”字。这两面方看似矛盾,其实是一体两面: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市场监管,难以评估公共资产的效率、难以监管公共资产的用途。而难以被透明运作的公共资产,几乎一定会被某些人、某些集团事实上私有化了。以抵制私字开头,以走向私字结尾,这是顶着公字运作的央企最吊诡的逻辑。

  手起刀落,巡视组的反馈让人痛快。这是为改革清障,坚持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宏观上是改变市场一半管制、一半开放的大环境,微观上则必须要面临央企、国企身上多重功能的拆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