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深圳经验的上海思考
施平
//www.workercn.cn2015-05-12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深圳发展势头迅猛。广东社科院近日发布《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深圳已全方位超越广州。在其他一些机构发布的各种城市竞争力排行中,深圳也处于强劲上升通道。观察者普遍认为,传统的“北上广深”已悄然变局为“北上深广”。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圳的竞争力更为明显。《福布斯》杂志连续三年将深圳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创新的城市。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较少的深圳,申请科研专利竟能达到全国第一。在城市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路径上,在北上广中与深圳最为相似的上海,应该具有怎样的危机意识,向深圳学习什么?理应成为我们建设科创中心的一道思考题。

  有人说,“改革开放学上海,转型升级学深圳”。现代社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竞争力就是创新型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深圳的比较优势,恰恰体现在新兴产业上。截至2014年底,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90家,已有94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新兴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深圳上市公司中,新兴产业公司数量超过一半。华为、腾讯、中兴等全国行业领军型企业成长集聚在这片热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辐射能力。

  不过,深圳今日的大好局面,也不是一日建成,而是经过了二次创业的艰苦奋斗。2002年,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曾在深圳乃至全国激起极大反响。深圳市政府及市民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反思。随后,深圳启动了升级转型的新一轮城市改革,果断切割过去以“三来一补”为代表的粗放外向型经济,在“速度深圳”模式后,又提出了“效益深圳”的新路。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经济内生力,由“外源”主导向“内源”转型。借此契机,深圳的转型升级领先于其他地区。数据显示,目前,深圳上市公司进入新兴产业的平均年限在8年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式创新的另一个特点是,深圳创新企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进入新兴产业的94家上市公司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其中有76家为民营控股公司或披露无实际控制人公司,且民营控股公司比例仍在不断上升。201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指出,“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产业要素和信息的充分流动,引导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质项目集中。”

  转型升级肯定是痛苦的,牵涉到利益格局的调整。深圳的探索充分证明,只有主动转型才能把握先机、突破重围。深圳经验也为政府在推动创新上的作为提供了宝贵借鉴。即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使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能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一体化,在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过程中实现体制与机制的衔接。在利用能源、资源最优化和各种要素成本的最小化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这也就打破了政府过去“分钱分物”的传统框架,而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日前深圳市金融办牵头会同深圳证监局等七部门发布了《关于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大力促进资本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这将进一步提升有竞争力的企业的融资能力,也是通过市场来调配资源。

  上海正在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上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调研。更重要的是,上海需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要清楚目前阻碍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痛点在哪里,真正做到“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彻底改变”,才能按照中央要求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创新做出上海贡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