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新华每日电讯:赏罚分明,莫让孙猴踱方步
易艳刚
//www.workercn.cn2015-04-17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以赏罚分明的改革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突破改革“中梗阻”,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总体导向,才能不断涉过险滩啃下硬骨,让改革部署从“最先一公里”顺畅地推进到“最后一公里”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无疑是个既忠诚又有本事的关键角色。读《西游记》,常为唐僧赏罚不明,戴上“紧箍”的孙悟空不能尽情挥洒本事而着急。

  改革爬坡过坎的中国,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儿、甩开膀子的干劲儿、勇毅笃行的稳劲儿,需要大批既忠诚又有本事的孙悟空。然而,一些尚待突破的改革“中梗阻”,犹如“紧箍咒”,使得一些地方和部门“甩开膀子搞改革”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存在着改革“踱方步”的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缺乏改革紧迫感,在落实改革的行动上有迟疑,“上面不动我不动,周围不动我不动”,一个重要原因是赏罚分明的改革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一些地方和部门改革动力不足。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工作中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还有基层干部表示,以前是“谁改革谁受益”,但现在是积极推进改革反而容易吃力不讨好,不仅可能招致其他人排挤,还有可能要承担改革风险。新华社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超4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完善激励机制以调动地方的改革积极性。

  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机制设计理论”认为,一个制度或规则要想取得好的成效,这个制度或规则必须是激励相容的,即给予每个参与者适当的激励。无论是落实中央部署的改革“规定动作”,还是探索改革的“自选动作”,都要尽快完善改革成果评价机制,建立赏罚分明的机制,从而突破影响改革落实的“中梗阻”,莫让孙猴踱方步。

  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淘汰惩处机制,让“梗阻”改革者付出代价。对那些尸位素餐混日子的人,要建立完善的问责机制和退出机制,淘汰庸懒的八戒,才会倒逼出更多有担当的悟空。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治理“为官不为”的呼声更加强烈,这并不是巧合。至于如何通过建章立制让“梗阻”改革者付出代价,需要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定细则立规矩。事实上,一些地方对庸官懒官进行降级、降职和警告处分,都迈出了积极的步伐,发出了鲜明的信号。

  另一方面,要改变干部选拔任用和考评制度,不让改革者吃亏。为改革大局计,要鼓励能干事的干部,善用干成事的干部,倡导一批“拎着乌纱帽搞改革,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保位子”的干部,以此清晰地表明“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选人用人导向,不能让“干事的不如混事的”,在选贤任能上树立“改革标杆”;要制定更科学的干部考评制度,卸下干事创业者的思想包袱,形成“比学赶超”的改革氛围,营造鼓励改革、崇尚实干的政治生态,让“为官避事平生耻”成为共识。

  有必要指出的是,改革创新涉及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利益调整,本身蕴含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还要处理好“决策失误问责”与“宽容改革失误”的关系。对于罔顾公共决策程序和行政规律的决策失误、胡乱拍板,要依法依规追责;但只要是真改革,也不妨给予适度的容错空间,让积极进取者有更宽广的舞台。

  铲除“软阻力”,才能张扬“改革力”。全面深化改革,中央对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都做出了部署。各地各部门以赏罚分明的改革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突破改革“中梗阻”,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总体导向,才能不断涉过险滩啃下硬骨,让改革部署从“最先一公里”顺畅地推进到“最后一公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