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深圳特区报:谁来拯救G20
//www.workercn.cn2014-11-17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举世瞩目的G20峰会,于15日-16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

  G20的主旨是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一起谈论全球经济治理,寻找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方法。本届峰会最大的成果,是在宣言中列入“未来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应在当前预测基础上额外增加2.1%”的硬目标,以及强调“各国应吸引投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则是共同打击偷税漏税,加强对金融领域监管以避免新一轮金融危机出现、降低贸易壁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等。

  然而这些次第罗列的成果、共识,恐只是“看上去很美”。

  如果说2009年G20伦敦峰会上喊出“加强金融监管”的口号曾令全球感到振奋的话,如今再听见这样的老生常谈,人们恐只能一笑置之。5年过去了,金融危机的伤疤还没好,“杠杆之痛”已被忘了个八九不离十。曾导致一轮轮金融危机的监管漏洞、薄弱点,如今疏漏薄弱依旧。所谓“国际金融新秩序”,不过变成了一个在变革面前进两步退一步半的“老爷车”。

  降低贸易壁垒和共同打击偷漏税,都是一谈再谈的老话题,当然也照例是一误再误。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动辄“拖堂”的WTO专业性对话尚无能为力,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作秀的G20平台又能如何?

  甚至那个被隆重推出的“2.1%”也并不那么鼓舞人心。尽管最终的宣言把原本提议的2.0%目标上调至2.1%,但许多观察家还是提不起劲头——人们所期待G20去做的,是找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办法,而不是告诉大家“你必须让自己富足起来”,却既不告诉别人怎样才能变富,更不帮助别人真正去富起来。

  此外,乌克兰危机、马航MH17航班责任追究、叙利亚和伊拉克局势等政治问题,显然对会议氛围构成压力。正如加拿大智库G20研究组(G20 Research Group)联合负责人柯顿(John Kirton)所言,G20并非讨论解决政治危机的理想场所,相反,后者可能影响与会者在经济和全球治理问题上达成共识的意愿。

  难道G20如某些分析家所言,成了个聊胜于无的“务虚”平台?

  实际上G20的理念早在1999年底就推出,但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酝酿中的“工业化国家与新兴国家”讨论合作模式,才最终酝酿成熟。可以说,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拯救了原本沦为边缘化冷门的G20概念;又是这种将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聚集一堂的平台及其讨论方式,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最关键时刻安定了人心,从某种意义上拉了各国一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随着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缓慢消退,人们对G20平台的优势逐渐淡漠,而对其缺陷却看得格外清晰。

  或许只有当危机再度迫近,各方各面才能就“是否需要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国家携手治理”重新达成共识,或许也只有到了那时候,G20才能重新“得救”,恢复昔日的活力和光彩。(陶短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