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吴兴人:不要“为势位所误”
//www.workercn.cn2015-10-29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看了北京人艺来沪演出的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白桦先生在31年前创作的这部历史剧,今天复排演出,依然有警世意义。这出戏描写了勾践灭吴后,放逐王后、赐死文种、范蠡远去,“死于安乐,或可再生于忧患”的立意,发人深省。这个题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曹禺先生也写过《胆剑篇》,强调“卧薪尝胆”精神。《吴王金戈越王剑》的历史穿透性,显然要比《胆剑篇》强得多,因而北京人艺再次来沪推出。

  我于是联想到1893年3月20日,著名画家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一封信。信中有言:“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都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最触动曹禺的心的,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的比喻。黄永玉对曹禺20多岁时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推崇备至,许多戏的台词都能背下来,但对曹禺在晚年并没有写出相应的佳作很不满意,所以写了这封信:“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

  所谓“为势位所误”,并不是说,曹禺先生是为了追名逐利所误,而是指曹禺所处的“势位”,使他无法摆脱政治与行政事务的羁绊,无法拥有一个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创造精神,不敢写触及时弊的艺术作品。解放后,曹禺先生未能写出与《雷雨》、《日出》比肩之作,成为他晚年的深刻遗憾。

  黄永玉不愧为曹禺的铮友。他对曹禺提出了如此尖锐的批评,曹禺的态度如何呢?他没有一触即跳,更没有拒黄永玉于千里之外,而是认真反思了铮友的批评,充满了自责和不安。过了十几天,写了一封15页的长信给黄永玉:“你鼓励了我,你指责我进三十余年的空洞,‘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这句话击中了我的要害,我浪费了‘成熟的中年’,到了今日,——这个年纪,才开始明白。”曹禺还叫女儿去买了一本大相册,把黄永玉的信一页页装裱起来,作为对自己的警示,也时常展示给友人看。《推销员早北京》的作者阿瑟.米勒来访,他又逐字逐句地念给他听。君子因誉而情疏,因诤而友密。这是一个动人的好例。

  难得有诤友,难得有如此真诚的批评。这比金子还要珍贵。在今天,人与人相处,我们多么需要有更多的像黄永玉这样的诤友。作家王蒙在谈到选择朋友时的标准说:“我的选择是,宁可没有朋友,也不要那种团伙式的、造势式的朋友。”在文艺界,在生活的周围,这样的团伙式的、造势式的朋友,可谓是所在多有;然而,这些善于送给你甜言蜜语的朋友,往往不是真朋友,当你遇到某种不幸时,最快离开的,也是这些戴着友谊假面具的“朋友”,我们吃这种团伙式朋友的苦头,也是够多了。

  黄永玉对曹禺“为势位所误”的批评,对今天文艺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来说,尤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年曹禺所遇到的困境与苦闷,那些琐碎人情和小敲小打,现已基本不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对全体文艺工作者寄于厚望。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宽容的时代,一切想有所作为的艺术家,都可以放开手脚,努力写出更多有影响的传世之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