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冯慧文:过度解读个案只会模糊真问题
//www.workercn.cn2014-11-19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这个令人诧异的转身,在舆论场引起轩然大波。一些惯于抨击高等教育弊端的人“如获至宝”——在人们心中,北大和技校差别很大,而周浩“舍本逐末”的选择,似乎可以作为证明我国高等教育“患病”的证据:你看,北大的教育有问题吧,连这么优秀的学生都不能获得良好发展,不得已转到“不入流”的技校。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北大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周浩的选择并不能反映北大的真问题。周浩的故事之所以得到媒体关注,是因为他身上具有激发“眼球效应”的潜质。但是,能吸引眼球的通常是非常罕见的个案,而这些个案并没有太大的代表性。

  根据媒体报道,周浩是因兴趣与专业不符,尝试转专业未果,才不得不转学去技校的。若非要深究原因,估计也还要回到当初家长的引导和周浩自己选错了专业吧。因而,选择性地放大这个个案,显然是一种过度解读,不仅不利于看清真问题,反而会模糊舆论的焦点。

  事实上,北大存在的问题、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本不需要用周浩的故事来证明,而且周浩的个人经历也证明不了什么——他因喜爱动手而放弃北大转投技校,只是缘于个人偏好。在我看来,以北大为代表的高等教育的真问题,也并不是一些评论所称的“过于理论”,而恰恰是缺乏真正的理论创新和相关的人才。

  多年来,教育领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没有“大师”的叹息,也声声入耳;至于学术界,则一直困扰于中国缺乏本土化的、具有生命力的创新理论。以北大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的高等院校,其目标正是建设研究型大学,其培养学生的方向必然也是理论性和科研创新型人才。无论在“脑体倒挂”的时代,还是在“重智力轻体力”的环境中,北大的关注点或许都不应在就业、职场等,而是要坚守思想的灯塔,引领理论突破。

  至于职业院校,也不必津津乐道于“捡到”了一两个知名高校的大学生。事实上,即便有再多北大学生转学过去,也掩盖不了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与高等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问题只多不少。比如,专业水平低且重复,专业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多头管理资源缺乏整合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固然有外部社会因素作用,但自身建设缺憾也是重要原因。

  从一个学生弃北大转技校解读出高等教育的困境,从一个老外拦汽车下非机动车道就看到中国人的“素质低下”,从一个公务员辞官下海就嗅出“官不聊生”,这种过分敏锐的想象,实际上是一种刻板的惯性思维,莫让这样的个案模糊了真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