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快言快语-正文
燕山快笔
林风
//www.workercn.cn2015-05-21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争论树枝哥不如检视自己

  19日,一则“寻找北京树枝哥”的微博话题引发关注:一男子骑车路过北京朝阳区春秀路,发现有树枝阻路,就拖着树枝走了十几米,扔进垃圾箱。该话题发起人称树枝哥是“城市的福气”,但也有人质疑:“捡一根树枝就能成为全城寻找的好人吗?”

  一个很简单、很私人、甚至是习惯使然的动作,因为被拍下放到了网上,就引发了观点分歧。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值不值得“全城寻人”,而在于你本人是否认可“树枝哥”的做法。

  勿以善小而不为。吐槽容易,发个声站个队也不费吹灰之力,而一旦谈到知行合一,有些人恐怕就要“打哈哈”了。君可见街道上的果皮、烟蒂、纸屑?君可有“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的自警和自省?君可会在见到树枝、垃圾时弯腰拾起?如果争论树枝哥,只是为了表达己见、发泄情绪,又有何益?因此,当争论树枝哥时,我们最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死后没人知陌生社会之痛

  19日上午,南京一小区的群租房里发现一具已开始腐烂的男尸。令人不解的是,另外6名租客,竟迟迟没发现异常。同一屋檐下的群租客,竟然是一群“最熟悉的陌生人”。

  又一起“死后多日被发现”!此前,媒体曝光过全国各地多起类似事件,只是以独居、留守老人居多。而此事因为死者才30多岁、住在群租房、同一个屋檐下的租客却“不知道他到底姓什么”“一星期见不到一面”等细节,最让人感觉心痛。

  专家口中的“流动的陌生社会”,不能解释全部,但让人感同身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电话,却少了打招呼;有了电脑,却少了见面;有了高铁,却少了回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内心世界却更加敏感和封闭起来。相对而言,男子因何死亡、其有无家属、家庭关系如何,答案恐怕不难找到,但要拾回我们曾经的热情、亲密、开朗、快乐,似乎难且迷茫。这个不知名的生命已离去,留给我们的思考会带来些有益的改变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