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奇幻与奇观,源于自信
赵建中
//www.workercn.cn2017-12-28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2017年12月属于两位第五代导演。当许多电影观众还沉浸在冯小刚拍摄的《芳华》这部哀婉、怀旧,带有唯美风格的电影的人物命运之中,并热议不断的时候,陈凯歌的奇幻巨制《妖猫传》又异军突起,形成新一轮冲击波。

  奇幻电影是类型片中的重要种类。近年来,奇幻电影在国内电影市场日渐增多。2015年,《捉妖记》《九层妖塔》和《寻龙诀》的上映,掀起了一股“奇幻电影热”。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电影票房总排行前10名中有4部为奇幻类影片。随着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观众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观众渴望看到充满幻想、人物故事带有虚拟风格的电影,因此可以预测,今后奇幻电影将愈趋发展壮大,逐渐成为电影创作的主流之一。尽管目前奇幻题材已热,但成功案例却少,大多数影片仍然或是底蕴肤浅,故事乏味,形式大于内容;或是银幕素质低下,有奇幻而无奇观,画面缺少美感与张力。《妖猫传》是陈凯歌继2005年《无极》后再次尝试奇幻题材。相对于曾被揶揄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影片《无极》,这次,《妖猫传》在故事底蕴、悬疑奇幻风格、表演阵容与质量、声画品质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在中国导演中,陈凯歌以善于思考与探索、富有人文情怀著称。马嵬驿的公案历来有不同说法,但关于其历史真相,艺术家可以不斤斤计较于争议不断的所谓“史载”,而借它来浇自己心中块垒,或者,这才更应当是艺术家做的事。《妖猫传》展示了辉煌的开元盛世,再现了盛唐对外开放、诗文繁盛的时代氛围;通过诗人李白、白居易以及“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这些代表性人物,展示与弘扬唐朝之美、中华文化之美。白居易《长恨歌》里说,贵妃死时“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洪昇《长生殿》里说:“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白云不羡仙乡。”陈凯歌没有空叹美人香消玉殒,而是追溯那人杰地灵、万朝来贺的盛世图景,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和影像勾画那个令人激情澎湃的时代。陈凯歌说自己有唐朝情结,这个情结,其实与如今亿万国人期待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心情结是有呼应,有共鸣的。

  从“讲故事”的层面看,《妖猫传》情节奇幻诡秘,引人入胜。《妖猫传》原作共有4部100万字,编导将其浓缩到120分钟的电影中,用术士作法、时空穿越、人兽(禽)合一等奇幻表现方式,重新演绎唐朝的历史传奇。其中既有人们通过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熟知的白居易、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生活场景,也有妖猫、有幻术、有奇案。一只会说话的妖猫以咒术蛊惑人心,到处兴风作浪,闹得人心惶惶;神秘买瓜翁街头幻术卖瓜,西瓜变鱼头;女子春琴妖猫附体,以李白写给杨玉环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之诗召唤白居易,其间事件诡异、悬念不断、高潮迭起。

  影片演员阵容可谓群星璀璨。选角时,陈凯歌的标准是“不选流量高,只选最合适”,《妖猫传》集结了中外大量明星名家,黄轩、染谷将太、张雨绮、秦昊、张榕容、张天爱、刘昊然、张鲁一、阿部宽、刘佩琦、成泰燊、秦怡、松坂庆子等甫一出场,不免引来感叹。饰演空海的日本演员染谷将太脸上永远带着谜一样的微笑,睿智、冷静,入世又脱俗,虽然是个90后,但演技可圈可点;饰演妖猫附体的春琴的张雨绮神情妖媚、嗓音蛊惑,极具“猫性”;饰演白居易的黄轩眼神清澈、气质儒雅,因“动态”的呈现与通常理解的诗人形象产生反差;张榕容则以中法混血的外貌特点,出演一个更为“静态”和端秀的杨玉环,在形象上似乎寄寓唐朝多民族共处的时代特征,亦因此引发仁者见仁的影院人语。

  奇幻的故事往往需要奇观画面来支撑。陈凯歌在这一次创作中显示了大气开阖。的情怀,更具有匠人的执著。剧组翻阅大量古籍进行考证,将550余亩沼泽改造为恢宏唐城,无论皇宫的金碧辉煌还是市井的车水马龙、卫官的鬼魅庭院,都在电影中逼真展示。尽管在观众印象中凡奇幻大片几乎没有不用3D  的,但《妖猫传》却为保留每一帧画面的品质,而采用2D实景呈现,让观众享受了高品质的视觉盛宴,惊叹原来不戴眼镜的电影观感能如此美丽大气。唐玄宗在花萼相辉楼为贵妃举办“极乐之宴”这场大戏,最集中寄托了陈凯歌复现盛唐之盛的梦想,融汇了笙歌舞蹈、幻术酒池、人变翔鹤等奇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诗酒漫溢,八方来朝,看得人目不暇接。尽管篇幅略微铺张,多少使之后继续“探案”所得的凄美故事高潮显得紧缩了些,但“在银幕造一个盛唐”的任务基本藉由此幕实现了。

  《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獏的魔幻小说,主演之一染谷将太也来自日本。1982年,由孙道临与三国连太郎主演,中日合作拍摄了讲述两个围棋家庭三十年沧桑变故、表现和平与反战主题的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8年,由德间康快担任监制,在中方大力支持下,日本拍摄了根据井上靖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敦煌》,曾获第1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奖。大唐盛世的出现主要源于文化的交流与兼容并蓄的国之胸襟,这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普遍规律。我们期待中国电影人也能在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加强与世界电影文化的交流,拍出更多精品力作。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