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热词频出 必先“搞清楚”
梅明蕾
//www.workercn.cn2016-02-01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互联网出现后,人类便生活在多重世界里,实体世界不用说,另有网络中的虚拟世界。这双重世界都离不开语言,所以可谓我们也同时生活在语言世界里,故此除了“环境”,还有“语境”。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新词、热词的层出不穷。一段时间里你对这些语词不甚了了,便有被“OUT”的感觉。我这里说的还不是那些无厘头的网络语言,而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词,如稍早一点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及至后来的“互联网+”、“金融+”,现在更热的,则是“供给侧改革”。

  实话说,刚见这词时,感觉颇为陌生,粗读相关新闻,方了解大致意思;盯着这词深究下去,才得知其确切含义:通过改革供给体系,来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简单说,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别以为这十来个字就把这“供给侧改革”给说透了,所以习近平在相关场合就此强调,真要搞好这项改革,要“搞清楚”五大方面,包括问题现状、方向目标、具体任务、操作主体以及操作办法等等,展开说就是一篇大文章。

  这样的“搞清楚”,当然是对改革具体执行者的高要求。我相信中央每每提出新的政策导向之前,必作大量调研,整合多重判断,全面审时度势。如此丰富的内容抵达执行层面,“搞清楚”就是一个大前提。否则,层层布置下来,只满足于表面文章和时髦套话去应付上面,或因不求甚解造成曲意误读,最终或有媒体上的一时热闹,实际效果则大成问题。

  执行层之外,学界和社会层面的“搞清楚”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前者。仍以“供给侧改革”为例。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一些学界中人放弃自己的独立品格和求真本分,搞些花拳绣腿,有的竟把西方所谓的供给学派拿过来作理论基础,也有的将某某主义重新包装后闪亮登场,不能说他们有意大言欺世,但其起到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此外,举国大热之改革,也会带来新的利益调整,不可能不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而对相关热词含混与暧昧的解读,与所谓的观点多元无关,只会给社会带来思想上的混乱,降低改革的正面效应。

  对新词、热词的不求甚解、一哄而上,说到底反映了社会的浮躁,也不乏当下强力问责机制下某些部门的“条件反射”。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招定然频出,新词、热词必随之而至。各地方、各领域在迅速跟进、以形成有效改革合力之前,必先克服思想的惰性,加强行动的定力,集中精力“搞清楚”每一个政策或“精神”出台的背景、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将会遇到的困难及其应对方法,各安其位,各司其责,从容不迫,稳健前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