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何勇海:《雷雨》公益场成“爆笑场”的N个猜想
//www.workercn.cn2014-07-30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著名话剧演员杨立新日前连发多条微博,对《雷雨》遭遇观众笑场大表不满。据悉,7月23日北京人艺上演经典剧目《雷雨》,演出恰逢人艺常规的“公益场”,即专向大中学生的低票价专场。未想演出中屡屡有观众在不该笑的地方哄堂大笑,令本轮出演周朴园的杨立新感慨:“《雷雨》的‘公益场’真令人失望,这样的‘公益场’不演也罢!”(7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话剧《雷雨》展现了一个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惨烈悲剧,骨肉分离却以仇人身份相见,兄妹手足却迸发出爱情火花,封建思想和自由主义强烈对抗……对伦理纲常的鲜明关注,对人情冷暖的深刻剖析,使它成为中国话剧史上 “悲到让人无从流泪无从释然”的悲剧。

  如此一部被公认的经典悲剧,本应打动生活在幸福中的当今学子才是,缘何舞台下爆发出的却是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且“贯穿全剧”?

  这首先折射出一些大中学生艺术修养缺失,悲喜观念颠倒,道德评判观念混乱。如今是个文化多元、观念多元的时代,各类电子媒体带来的快餐文化大量入侵,各类选秀节目风起云涌、高歌猛进,《小时代》等青春偶像剧拉拢迎合,又有多少年轻学生喜欢观看严肃话剧?再加上他们对中国戏剧经典的开山之作《雷雨》的写作背景可能还不太了解,哪里懂得作者 “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的用意?

  甚至可以这么说,《雷雨》公益场成“爆笑场”,还凸显一些大中学生对传统艺术缺乏最基本的尊重。

  话剧表演毕竟不是纯粹的娱乐搞笑,还有热爱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涵蕴含其中。传统艺术呼唤年轻观众,年轻观众也要尊重传统艺术,尊重一心为戏的话剧演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艺的演员们还在秉持严肃和诚意,坚守对艺术创造的笃定追求,实在是难能可贵。遇到频繁笑场,委屈与愤懑亦在情理之中。

  除了观众因素,《雷雨》成大中学生眼中的“雷剧”,或许也有《雷雨》台词和表演与时代有代沟之故。比如有观众认为,“演出中角色之间的互动方式太夸张”,“演绎方式有些拿腔拿调”,“说话方式像80年代的译制片”等。

  《雷雨》自首次公演至今已有80年,被无数次搬上舞台,成为北京人艺的“看家戏”。但剧本好不等于演出好,其剧情、台词、演出风格等如何面对一代又一代年轻观众,如何根据新的观演关系作出新调整,值得深刻反省。

  《雷雨》遭笑场不是一个孤立现象。一部青春偶像剧即使含金量很低、恶评如潮,亦能引得趋者如鹜,赚得盆满钵满;一部充满悲悯情怀的经典悲剧即使振聋发聩,亦会被一阵阵不正常的笑场所干扰,如此荒诞的现实,难道不是传统文化失落、文化语境失衡的表征么?

  如何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年轻人的艺术修养,扭转社会的文化审美,如何让经典超越时代,是不可松懈的命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