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性教育的空间需要教育者努力争取
蒋理
//www.workercn.cn2017-03-09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杭州萧山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妈妈在微博上批评学校发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引发舆论对中小学性教育的关注。编写该《读本》的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称,了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近日,涉事学校决定收回此书。有网友在微博直言,听到这个消息“整个人都气得发抖”,他痛斥一些营销号为了热度,将一本经过9年研究的教育图书“给毁了”。

  究竟是什么导致学校要收回性教育读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个别家长的质疑以及营销号的热炒。有家长质疑,以及一些营销号为博眼球而炒作,在当前都很正常。反而是,面对质疑,学校轻易就收回读本,这很不正常。难道学校开展性教育,就这么经不起质疑?此前经过严密的论证了吗?如果有严密的论证,学校完全可以以充足的理由回应质疑,而如果目前的教育确实存在不足之处,也可根据家长的不同意见,对性教育的内容、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完善,不至于一遇到质疑就收回课本。

  性教育的空间是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努力拓宽,一遇到质疑就打退堂鼓,性教育是难以获得发展空间的。

  性教育是一个比较敏感的教育领域,家长对此的认知有时很不相同。意识到这一点,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推进这一教育时,就需要充分地论证与准备。首先,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认识这一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要按进行语文学科、数学学科教育一样,进行教材、课程开发,教学活动设计,不能随意应对。考虑到社会存在的不同意见,在教材、课程开发时,要建立开放的机制。如果没有开放机制,用于公共教育的性教育读本就可能是某几个专家(编写组)自己的观念,借编写读本携带私货。这一问题在其他教材编写中也存在,如语文教材编写,曾被质疑编写者篡改名著加入自己的观念。而性教育教材就由几个专家闭门编写,很可能出现把一些很前卫存在极大争议的学术观念,作为教材内容的情况。与此同时,学校应把性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对待,有完备的教材、课程、教学体系,不能只给学生发一本读物,就说是性教育。

  其次,要在听取家长意见基础上,对家长也进行教育引导。我国社会对性教育存在比较深的认识误区,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以科学的态度,坚持必须对学生应该进行的教育,但同时,要对家长做普及工作。如果教育部门和学校觉得话题敏感,不公开听取意见,也不对家长做解释、引导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是会遭遇阻力的。遗憾的是,我国中小学性教育目前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在国外,性教育也一直存在争议,解决这一问题,是由出版机构出版多个版本的教材,由学校、家长(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选择,这就迫使编写者在编写时听取教师、家长意见。同时,不同学校也可根据本校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甚至可以自编教材。这让教育更接地气,也尊重学校的自主权、家长的选择。

  面对家长的质疑,以及一些营销号的炒作,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把这作为一次向公众解释性教育的机会,也反思以前推进这一工作存在的不足。有质疑并不可怕,少数家长的质疑,也并不代表所有家长意见,在一个观念多元的时代,要学会直面质疑。笔者担心的是,有的学校本来就不太情愿推进性教育,在这方面投入师资与精力(因应试教育,很多学校将对学生十分重要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都边缘化),于是“顺势”取消这一教育。

  教育的改革和探索,不可能都是一片赞歌。只有大家都喝彩才说改革环境好,那改革也不叫改革了。教育改革和探索,需要教育者自身努力去推进,接受舆论监督,这才能让教育走向完善,也赢得更大的舆论空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