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学校“无愧于心” 那谁“心里有鬼”?
司马童
//www.workercn.cn2016-04-20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在常州,常州外国语学校(简称常外)是诸多家长与学生梦寐以求的学校,如今却有许多人想逃离。2015年9月,常外2200多名学生搬迁到位于常州新北区的新校区后,陆续有人出现了严重的咽喉炎、鼻窦炎、中耳炎、哮喘等病症,有2名学生陆续被查出患上淋巴癌。(4月19日澎湃新闻网)

  连日的舆情发酵之下,央视报道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迁址“毒地”事件,似乎进入了“辩控双方”伸张各自观点的一场“拉锯战”:学生家长和爆料媒体拿出第三方的检测数据证实,常外空气中查出多种污染物,有专家称与化工厂原址的“毒地”污染物成分吻合;当地教育部门则出具自己检测报告后称,周围的空气、土壤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拒绝搬迁。其间,在“应该信谁”的家长质问中,该校曹校长如此回答:“媒体并非真理,我们无愧于心”。

  在我听来,学校的“无愧于心”,其实隐喻了多种解读。其一,当然可以理解为学生家长“太敏感”,或是媒体报道“有硬伤”;而另一面,则未必不能“说话听音,锣鼓听声”,说明了校方可能也有现实的掣肘与难处,只好或违心、或巧妙地来应对和处置这一热点事件。这当中,我倒宁愿希望,学校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采取“反向炒作”的手段,以期让这一“热事”不会马上冷却,并换来最终的满意结果。

  人们注意到,2015年圣诞节前后正好是“毒地”翻土修复最为剧烈的时候,校内常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许多学生也是在此时身体异常症状表现明显。且有家长透露,在事发早期,学校有教师也加入了抗议,“有老师犯恶心,生理期也不稳定”。这便隐隐透出了一种无奈,校方出于“稳定大局”的压力传导,自然难以充当“毒地”事件的“马前卒”;故而,作为同样为师生健康担惊受怕的校长,也只能在用“媒体并非真理”虚晃一枪之后,才表露出“我们无愧于心”的真实心迹。

  学校“无愧于心”,那谁“心里有鬼”?正如有论者所言,在中国,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孩子,老百姓一定会一问到底。现在,相关调查组虽已进驻,2000多个学生何去何从?此前多个环节的层层失控,如何不让无辜的师生用身体健康来付出代价?以及有了常外这样的“前车之鉴”,将来各地在加强学校建设的环保把关上,怎样严格确保学生安全等的问题上,着实要有更加可信和可行的规则程序,并且经得起“复查”,也能落实得了“问责”。否则的话,就完全有理由来追问究竟是谁在“心里有鬼”了!

  别对“媒体并非真理”的回应过于较真,或是由此及彼,就觉得校长所称的“无愧于心”,就一定是在罔顾民意,不想深层揭开和切实面对问题实质。说起来,循着一种现实语境,恐怕谁都无法否认,把一地一范围的一所知名学校,放到这么一处深埋“化工污染隐忧”的地方,老师岂会愿意,学校又怎会毫不担忧?但是,倘若有了某种潜于幕后的强力干预,“上命难违”之下,你老师的“不愿意”又有何用?你校长除了“无愧于心”,还能在“统一口径”之外,表露出其他意思更为明白的“不服气”之语么?!

  发韧于央视报道“一所不该建的学校”,已然将常州外国语学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站于公允的角度和立场,我们自然觉得“媒体并非真理”也没有错;然而,此事的最大疑问,则是连当初环评报告也认为,常外新校北侧常隆地块已经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的警示,到了最后何以竟“说归说,做归做”,甚至根本不被当作回事?那么,找出其中“层层失防”背后的各种“心里有鬼”,用严明问责来彰显对学生安全的真正重视,无疑是下步廓清真相、取信于众的关键所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