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提高睡眠质量不能总从学生“挖潜”
胡晓新
//www.workercn.cn2016-03-23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浙江宁波市某医院一份针对近4000名初中、高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全市青少年睡眠质量不高,虽然夜里在床时间不短,但有效睡眠时间却不多,白天打瞌睡的现象比较突出。是什么动了孩子们的睡眠?从多起案例可以看出,一部分孩子睡眠习惯不好,玩手机到很晚,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过大。(《宁波晚报》3月21日)

  中学生睡眠质量不好的后果,做老师和家长的最清楚:轻则影响注意力、记忆力,学习效率及创造力减退,重则诱发多种疾病。谁都希望中学生睡得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且中学生睡眠“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并非宁波一地才有。有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仅为7小时20分,77.1%的中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卫计委和教育部规定的9小时标准。

  对此,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睡眠专家等,从合理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科学睡眠的角度,提出提高作业效率、不睡懒觉、睡前不看电子设备、定期运动等建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学业任务繁重的中学生来说,时间安排得再紧凑合理、睡眠调整得再科学,提高睡眠时间和质量的空间与潜力也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情形下,要在非休息日睡到自然醒,对许多中学生来说,近乎奢望。

  对教育部门、学校与老师来说,如果重视中学生的睡眠质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相对大得多。比如,像前几年推迟小学生上学时间一样,适当推迟中学生上学时间,或者通过心理辅导缓解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压力,改正不良习惯,比仅仅从学生那边“打主意”,要管用得多。

  其实,全社会都“心疼”睡眠不足的中学生们。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董恒宇就提出了5条建议:中学生早晨到校的时间最好推迟半小时,中学的生理卫生课要专门主讲“人与睡眠”的课,语、数、外等任课老师不得加大作业量,等等。这5条建议,条条针对教育部门、学校与老师,可谓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