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杨朝清:“中职月薪超本科”市场转型倒逼教育创新
//www.workercn.cn2015-09-24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福建省中职学校招生在经历了冰点之后,今年实现逆袭,部分学校因为生源激增,不得不提前结束招生。与此同时,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身价也在不断上涨,甚至超过一些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9月23日《东南快报》)

  在一个“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中职月薪超本科”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关于“读书无用论”和“知识无力感”的成功焦虑。在金字塔结构的教育分层中,本科无疑高于中职,人们也对本科生寄予了更高的期待;然而,心理期望与角色扮演之间的反差,让“中职月薪超本科” 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向上社会流动渠道,承载着人们“知识改变命运”的厚重期望。只不过,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供求关系的改变,导致知识改变命运的显示度下降、周期性拉长,初出茅庐的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身价并不高,甚至出现了“白领工资不如农民工”。

  与本科毕业生相比,中职毕业生许多人都是技能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稀缺资源,身价的“水涨船高”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大学生的“眼高手低”和中职生的“脚踏实地”形成了鲜明对比,中职生具备与岗位需求匹配的劳动技能,其就业率和薪资待遇都高于一般都高于本科生。

  面对就业市场“冰火两重天”,高等教育如果依然在陈词滥调中打转,依然在改革创新中踌躇不前,依然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不可避免会遭遇更为惨烈的“滑铁卢”。高等教育要想“实现价值、起到作用、赢得尊重”,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始终与时俱进,实现“涅槃重生”。

  澳大利亚的大学为学生颁发两个证书,一个是学位证书,一个是能力证书。学生拿到两个证书去就业,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能力证书,因为能力证书是这个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学位证书更多的是一种结论性的评价。学位证书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应试能力的体现,能力证书更多的是一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体现。

  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社会,是社会资源大量流向创业者、创富者、创新者的社会,是能够为创新力量提供自由和空间的社会。只有将教育、知识、创新能力等文化资本转化为生产力,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流动;只有让创新创业者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才能提升全社会对“读书有用”、“知识有力量”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

  在一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时代里,学历出身和生存生态并不直接挂钩,中职生月薪比本科生高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一切,都倒逼着高等教育的转型和创新,呼唤着大学生追求更多的“能力证书”。(杨朝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