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钱夙伟:为“不为获奖做课题”点赞
//www.workercn.cn2015-08-26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清华大学举行了施一公研究团队“剪接体的三维结构、RNA(核糖核酸)剪接的分子基础”成果发布会。有学者认为,这一科研成果应被诺贝尔奖委员会认真考虑。对此,施一公回应,“从来没去想什么时候会得诺贝尔奖”。

  多年来,国人一直有诺贝尔奖情结,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世界级奖项。不过,做科研不单纯是为了获奖。正如施一公所说,“应该关注什么难题没有解决、什么是更重要的课题,而不去想什么奖,历史自然会做出解答”。诺奖得主有一个显著的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执著于科学探索、并潜心献身于造福人类伟大事业中的人。比如,2005年物理学奖的3位得主,昔日都是少年天才,待得奖时,最年长的一位已是80高龄。他们毕一生之功的基础物理学研究,为很多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研发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已高居世界第一,但相关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亟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施一公的“不为获奖做课题”,既是针对上述现状的有感而发,也是科学研究回归本义的身体力行。

  心态浮躁、急功近利的“科学研究”,或许能在一段时间内营造舆论,但终究是个泡沫。只有彻底摒弃科研中的功利目的,将为人类造福、为国家强大作为出发点,科研工作才能有使命感,科研工作者才富有献身精神,科研成果才可能尽快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因此,施一公“不为获奖做课题”的言行,值得人们点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