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薛家明:“乡村孩子的抗争”映射上升通道的堵塞
//www.workercn.cn2015-08-18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城镇化进程中西部底层孩子们阶层再生产发生的日常机制及策略干预研究》,深入到中国西部农业县芥县最为偏远的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云乡学校进行为期近三个月的驻村研究和后续跟踪。发现读书无用论充斥校园,乡间底层孩子抗争“知识权威”、抗争“关系权威”、抗争“时间权威”等问题比较普遍。(8月17日 《中国青年报》)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圭臬和学习的澎湃动力。然而现实中,部分农村孩子却放弃“学习改变命运”,甚至瞧不起的农村教师,故意在课堂中制造混乱。为何农村孩子们不想学、不愿学,“抗争意识”浓郁?表面看来,学生的“抗争意识”无非是来源于两个点。一是,作为基层唯一的“知识代言者”,农村教师收入比“刮大白”的还低,造成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学生在观念不屑与老师为伍。二是,学校管理方式简单粗犷,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在行为上排斥学习。

  应承认,读书无用论的流行,管理方式的简单粗犷,在一定程度上都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用脚投票。但这不是农村孩子们不想学、不愿学的主因。试想,倘若身边充满着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励志典型,同学们会因教师待遇低,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偏见么?同样,学校严格管理,也是为了学生腾出更多时间学习。这点道理学生岂能会不明白?可见,读书无用论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只是掩盖更深层次的表象。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以“书中自有黄金屋”励志,但底层学生而言,情况可能并不那么乐观。据《证券日报》报道,2014年,多家银行招实习生,其前提条件是需父母存款50万以上。这也意味着大部分学子们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试问,就业中满是这种盘外招,农村学生们还有学习的动力么?由此可见,“乡村孩子的抗争”在更深层次映射出的是,农村学生上升通道的堵塞----因为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所以恐慌、放弃学习,甚至在课堂上制造麻烦。

  因此,把农村学生拉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重中之重是疏通农村学子的上升通道。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排除就业歧视,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只有彻底剪除国企内部招聘、萝卜招聘和就业歧视,让农村学生能公平的就业,才能起到榜样的作用,让农村孩子保持学习的动力。二是,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投放力度,不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是,有效引导农村学校放弃以管为主的教育模式,让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兴趣教育成为课堂的主流,确保孩子们有兴趣学习。唯有如此,才能疏通农村学生的上升通道,让“知识改变命运”从理想照进现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