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科教时评:“特招”能破咒“寒门难出贵子”吗
关越
//www.workercn.cn2015-05-08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法明 漫画

  备受瞩目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报名,于5月5日截止。其中,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由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经教育部批准的23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要求各高校拿出不低于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2%来为农村学生创造机会,录取优惠分值最高可降60分。

  近十年来,尽管大学扩招的步伐并未停歇,然而,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所占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寒门子弟通过苦读实现阶层流动的路径越来越窄,在很多农村地区,百姓的教育公平焦虑越来越强,“寒门难出贵子”成为普遍现象。如何打破这个魔咒,让贫困不再代际传递?从几所高校特招数百名农村学子,到国家层面统筹,更多学校参与进来,对优秀的农村学子推出单招、定向招收、专项计划等措施,可以说实现的是结果公平的“矫正的正义”,给教育公平补上了制度“补丁”。

  莎士比亚这样动情地描述阳光的一视同仁:“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从政府到整个社会层面,对于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让千家万户的孩子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高素质的合格公民,拥有更多的上升通道,是教育事业负有的神圣使命,这需要教育公平的阳光普洒,既照到城市学校整洁的现代化校舍,漂亮的操场,也能照到贫困农村的寒舍茅屋,照亮那些穿着黯淡破旧衣服的孩子的未来。

  为什么越来越少的寒门子弟难以叩开重点高校的大门?细算起来,是多少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欠账惊人: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落后,大量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不佳……基础教育阶段城乡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巨大差异,注定了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起点的不同,受教育机会的悬殊差别,个人综合能力的高低。这正是长期以来教育不公的硬伤所在。

  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推进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弥合巨大的教育鸿沟,需要从一砖一瓦开始,用心构建。高招环节释放出的政策善意,还仅仅在追求结果公平。从长远来看,要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不能止于高招对优秀农村学子予以政策倾斜,人们还希望在基础教育领域,有更多措施积极推进。

  可以说,从加大教育投入到推进城乡教育交流,从三元免费午餐的实行,到重点大学优惠招生,国家对农村的教育事业给予了不少政策支持。不过,人们迫切渴盼步子迈大一点,力度再强一些,尽快、更好地补上农村基础教育这块“短板”,别让农村孩子在起跑时就开始输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