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邓海建:高招“咨询确认书”是个什么鬼?
//www.workercn.cn2015-07-24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同样考了671分,同样在第一志愿填报了复旦大学,甚至还拿到了复旦大学重庆招生组老师签发的专家组咨询确认书,最终被录取的,竟然不是自己——对于家住重庆江津区云升苑小区、今年高考江津区文科第一名的18岁考生阳阳来说,这样的结果让她震惊了。(7月23日《重庆晚报》)

  校方招生人员说你肯定能录取,甚至还信誓旦旦签署了“专家组咨询确认书”;最后的结果,别说通知书难到手,甚至连投档的资格都没有,如果这都不叫“误人子弟”,还能称之为什么呢?更为险峻的是,招生组还特别告诉当事考生,想被录取要做到三点:1、不要填提前批;2、把本校作为第一批第一志愿填写;3、除了该校之外,建议任何学校都不要再填报。好在考生的平行志愿还是临时起意地填了一家,不然,如此高分,恐怕连什么好学校都上不了。于此而言,主动上门的“专家咨询”,又岂止是“误人子弟”?

  高校自然可以装无辜,更加无须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因为所谓“确认书”上也只是写着:经招生组专家审核,确定你为复旦大学2015年“优秀推荐生”,推荐专业:社会科学试验班和中国语言文学类。优秀推荐生,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我校在当地调档线者,将择优录取到上述专业(类)之一。可见,这不是一份人头担保的明确协议,只能算前置条件多多、又语义暧昧的“意向书”。就算考生因此无学可上,依然可以摊手耸肩“怪我咯”。

  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明目张胆与考生签订类似误导性协议,合规还是违规?

  就在今年2月份,教育部专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遗憾的是,名校掐尖大戏仍难禁绝。就像网友说的,连北大清华都“互撕”去了,其他高校又岂会坐视不理?那么,这种批量印制的“复旦大学2015年专家组咨询确认书”,是个别招生老师“自作主张”、抑或是心照不宣的例牌惯例?有图有真相,有短信有协议,教育监管部门总不好意思继续高喊“看不见”吧?

  有媒体统计了中国近10年来考取985和211重点高校学生中的前1%尖子生的去向,在平行志愿下,2005年至2009年填报清华的占60%,填报北大的占47.3%;而到了2010年至2014年,填报清华的上升到69.5%,填报北大的上升到59.1%。如此趋势,莫非说明中国高校的马太效应日益凸显?又或者说明尖子生的眼界越来越势利?真相恐怕只有两个:一则,名校掐尖游戏越来越癫狂,名利诱饵无所不用其极;二则,面对昭然若揭的掐尖乱象,整饬制度几无作为。这才导致掐尖掐成了明规则,反正法不责众,奈之若何?

状元披红戴绿骑马游街,看似奇葩,但在招录环节上,高校公然违规暗度陈仓,难道就很正常?辩证法说,有因必有果,因果关联是普遍而客观的。如果高招“咨询确认书”继续隐身于公共监督的口诛笔伐之外,整顿高招秩序,这话还会有人信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