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杨兴东:普遍竞争激励比百万教学奖更有用
//www.workercn.cn2015-03-24来源: 郑州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一项最高奖金达100万元的大奖,目前正在四川大学开展评选工作。3月17日,四川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网络票选活动正式开启,15位候选教师正接受师生的网络投票。从2014年12月底启动评选以来,这项旨在激励教师潜心于本科教学的大奖,遭遇了激烈的争议,引发了师生们的关注。(3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设百万大奖,重奖高校教师一线教学,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只是,教学原本作为高校教师的既定要求,需要拿出100万来重奖,才能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多少让人感到有些荒诞。特别是如新闻中所言,“获奖和未获奖的教师,差距真有100万元?”

  以网络投票形式遴选的百万大奖——“卓越教学奖”,其实正是一种造星模式。表面上看,这种奖金好像可以对提升高校教学环境产生很大作用,但实际效果难言乐观。一则,网络票选教师教学效果,其公正性存疑。首先,学术知识各有深浅枯燥有趣之分,参评教师是否存在讨好学生的嫌疑,教学上避难点,取易点?其次,众多网络评选中的刷票现象,由来已久,此次教师教学评选能否幸免于难?二则,参评者区区15人,得奖者亦个别耳,指望以此推动更多教师潜心教学很不现实。因为没有得重奖,甚至没资格参评的教师明显占绝大多数,当这些人看不到普遍科学的激励机制,“卓越教学奖”很可能无法成为一条“鲇鱼”起到应有的作用。

  “卓越教学奖”遇到的争议,正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科学考评的现实难题。过去,高校培养教师,重研究重论文发表而轻视教学,导致部分教师对课堂提不起劲。“卓越教学奖”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重奖来打破这一桎梏。理清了此,便找到了破解问题的关键所在。高校教师,在教学奖励上真正需要的不是一笔100万的奖金,而是一种科学的奖励与评价机制。

  100万诚然可贵,但教学成果比较,以这种重奖金牌的形式表现,其结果必然是矫枉过正。高校要建设的是一种大众学习的氛围,而非极个别教师、少数班级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这100万的奖励,变成更多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努力触摸到的现实。继而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教学份额评比。教得好,也能评职称;教得好,也能享受更好的福利。当教师间的教学竞争变成一个透明公正的过程,并让多数教师看到这种竞争的希望,无疑比单纯的重奖个别教师更有效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