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武 洁:校园足球联赛能否踢出“好球”?
//www.workercn.cn2014-07-31来源: 华西都市报
分享到:更多

  即便有硬性指令,体育课增加的课时也终究有限,至于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也未必能保证校园足球联赛踢得投入。现实中,体育特长加分中的猫腻,早已不是啥秘密。

  日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增加为每周4节,高中每周2节增为到每周3节。在体育项目中,教育部计划将校园足球作为重点项目予以突出。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7月30日《新京报》)

  教学总课时减少,一向不受重视的体育课却不减反增。不仅如此,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将建立四级足球联赛机制,对于重点体育项目的开展,更是力度空前。体育课在中小学的“逆袭”,看来指日可待。

  尤其是在大中小学引入足球联赛机制,越来越多的孩子得以在绿茵场上奔跑。足球运动的普及,不仅有利于学生们强身健体,让具备足球天才的少年脱颖而出,改变目前中国足球的尴尬地位,更将令人期待。

  应当承认,尽管中国对于足球可以说不吝投入,但中国足球战绩却始终是“扶不起的阿斗”。为何人口不足中国一座中等城市的一些欧美小国,却可以在世界杯上崭露头角,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更值得探究。事实上,足球运动除了科学的训练与战术素养之外,球员的素质当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然而,足球人才的选拔却如同大海捞针。假如足球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即便是有人才,恐怕被埋没的几率也相当大。

  而国内的教育模式,虽然几乎啥都要从娃娃抓起,但偏偏体育是个例外。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保证中小学的体育运动时间,但现实中,真正能保证的仍然少之又少。于是,一个常见的场景是,国内中小学校的球场硬件设施可能不错,但利用率却相当低。常常空着的球场,甚至让社区居民看着都眼红。当中国学生更多地奔波于各种技能培训班的同时,很多国家的学生却在运动场上挥洒着时间。

  当然,体育课加时,开展足球联赛,大有裨益。但仅仅是通过行政指令增加体育课时,或是以类似形式组织校园足球联赛,是否真的能改变目前体育课边缘化的窘境,的确还不能太过乐观。以当下的教育体制与高考指挥棒效应,体育为文化课让路,孩子们被从绿茵场逼回课堂或培训班,恐怕仍注定难免。即便有硬性指令,体育课增加的课时也终究有限,至于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也未必能保证校园足球联赛踢得投入。现实中,体育特长加分中的猫腻,早已不是啥秘密。

  招生考试政策的倾斜,究竟会让校园足球联赛人才辈出,还是会催生新版猫腻,恐怕也并不好说。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是增加体育课时,开办足球联赛,显然还远远不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