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郭元鹏:福利院不是“励志教育”基地
//www.workercn.cn2014-06-03来源: 太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六一”儿童节,不少市民去看望福利院的娃娃。这件充满爱心的举动,被少数家长当作给自己小孩的一次“励志教育”。曾陪同参观的一位老师说,她目睹一些家长当着福利院娃娃的面,对自己孩子说“你看他们没有爸爸妈妈,多可怜”。为了减少这类现象的出现,福利院现在对零散的接待有着严格控制。(贵阳新闻网6月1日)

    这家福利院的困惑并不鲜见。逢年过节的时候,总会有一批批爱心人士来到福利院,奉献自己的爱心。按说,让爱心包围这些孤残儿童,会让他们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但可惜有时候,爱心却被异化了。

    最为常见的是,很多社会组织来这里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奉献爱心。他们来的时候往往是彩旗招展、锣鼓喧天,轮番和孩子们合影留念,孩子成了他们展示爱心的道具。这样的举动,让福利院的孩子们不知所措。

    最伤人的是,有些人把这里当成了私家教育基地。现在的孩子大多娇惯,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当然希望孩子能有个参照物,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于是,很多家长想带上孩子去福利院参观。更有一些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感化自家孩子,说出很多伤害别人的话语,有的说:“看看,没有爸妈可怜不”;有的说:“如果你以后不听话,也把你送这里来”;还有的说:“再不听话,气死妈妈,你也会成为孤儿”……且不说这些话对自家孩子会有什么效果,首先是伤害了福利院的孩子们。

    孤残儿童本来就缺乏父母的关爱,爱心人士来到他们身边,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快乐,可他们需要的是真心的爱,真诚的爱,当发现自己被当作别人幸福生活的参照物时,当他们被当作不幸的化身向别人展览时,这种表面形式的“关爱”不仅难以为他们弥合心灵的伤口,反而是往他们伤口上撒盐。

    正如这家福利院院长所说:“其实,我们不缺少孩子的生活用品,我们是政府投资的单位,衣食住行有保障,孩子缺的是父母般的温暖。”

    福利院不能成为反衬自家幸福的“励志教育基地”。你倒是感到了“甜”,可人家孩子感受的却是“苦”,是心灵的苦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