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张敬伟:中印博弈,后来者居上?
//www.workercn.cn2015-09-14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包括印度和全球各大机构都认为印度会取代中国,成为新兴市场的代表。

  这一说法,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在全球各大舆论和机构中流行。观察家们有个共识,认为印度经济增长率在不久就会超越中国,而且印度经济总量也会在几年内缩短与中国的差距。龙象经济博弈,后来者要居上了。

  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看,新兴之国超越前者,符合逻辑。而且,后发者由于基础薄弱,也更容易实现高速增长。中印两国,都是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的调整期和转型期,经济增速慢下来可想而知。印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其优势是软件业发达,执政的莫迪总理,更希望拿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中国的经验就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引擎联动,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大开大合的经济快速增长。

  就此而言,莫迪治下的印度,算是百废俱兴,他如果发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所作为,的确可以在印度复制中国曾经创下的经济高速增长模式。

  世界在给印度加油,中国也希望印度超越自己,成为新兴市场第二个全球经济引擎。

  印度也信心百倍。近日,印度财政部长阿伦-亚特力咋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强调,“像印度这样一个增速可达8%至9%的经济体,当然拥有坚实的臂膀为全球经济提供支撑。”该国另一位部长也说,新德里已经准备好从北京手中“接过全球增长的接力棒”。认为“用不了多久,印度就将在增长和发展方面把中国甩在身后。”(见9月12日FT中文网)

  印度流行超越中国论,多年一直如是,但印度从来没有这么自信过。当中国主动定位经济新常态,而且传统的投资引擎乏力,楼市萎靡和股市动荡,地方债更是高企难消,出口亦呈现低迷姿态。这鼓励了印度超越中国的信心。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印度预期的今年经济增长率为7.7%。

  不过,印度的后发优势,或仅仅停留在数据层面,而且还只是可能性。如前所述,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账,因而可以通过大规模投资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但这也可能重蹈中国过度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和政府债高企。其实,中国亦可延续烧钱买增长的方式,即如2008年的4万亿大投资计划。但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印度若只是学习中国高速增长,而在提振经济发展质量上提前筹划,印度的“中国式高增长”是不长久的。

  更要者,印度津津乐道的民主体制也可能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掣肘。莫迪政府上任以来,要复制他在一个帮的“广东经验”都很难。他又如何实现印度改革开放设计师的理想?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印度占比全球GDP的比例只有2.5%,只有中国的1/5。印度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可有可无,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不和全球经济同凉热,尤其中国经济对全球市场影响极大。因为中国需求减少,世界大宗产品的价格低迷;因为人民币汇率调整,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的货币一体贬值;中国股市“感冒”,全球股市集体吃药。印度好像没有受全球经济变化的影响,凸显全球化水平低,看似印度经济优势,实则是印度经济的短板。

  中印都是新兴市场国家,又都为金砖国家成员,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存在相当多的共同利益。尤其在传统治理机构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和构建新的全球治理机构中,中印两国应该携手合作。合作共赢,并不排除竞争,但忌讳零和博弈。

  从高速增长到经济新常态,中国早就过了要虚荣面子的时代。追求高质量和可支持的增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面临的现实使命。可以说,中国决策者和经济治理已经升华为更高层次,印度超越中国的经济增长,还处于追求高数字的浅层次。即使印度超越中国经济总量,这种后来居上也不值得炫耀--即如中国经济总量超越了日本,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中国就如日本一样现代化?中国服务贸易仍然还是短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