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城市水质指数”让水质更透明
乔志峰
//www.workercn.cn2016-07-04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日前,《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在环保部官网上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和空气质量指数(AQI指数)对应,城市水质指数(CWQI指数)也将走进公众视野。届时,对在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前十及后十的城市,环保部将按月度、季度、年度公布其名单。专家预计,水环境质量较差的10个城市和大气环境质量较差的10个城市,可能会出现重合,“河北的多些”。(7月3日《新京报》)

  由于雾霾围城,空气污染看得见、摸得着,空气质量指数和雾霾数据现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而言,由于水质情况不那么直观,需要有专业的化验和分析方能得出结论,因此不如大气那般受关注。而实际上,水质跟空气质量一样,都是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理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据媒体报道,北京一对研究饮用水水质的夫妇已20年不喝自来水。据他们介绍,北京自来水硝酸盐指标已很接近国家标准线。自来水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垃圾、滤液和粪便。他们检测发现,北京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而有机物“很多是小分子的,去除率很低”。他们的说法是否准确,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但由此却也折射出当前水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城市的自来水尚且令人不安,更何况那些明显受到污染的黑河、脏湖。

  专家“水质和大气质量较差城市或重合”的预测,符合常识。曾几何时,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符传君被网友选为“最牛副局长”,只因其回答海南新闻频道记者“海口污水问题为何长年未解决”的采访时,说出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的惊人答案。毋庸讳言,现在确实有不少地方是以牺牲环境的方式来换取所谓的“经济繁荣”。这种短视行为所带来的恶果已经开始日益凸显——空气恶化了、水变黑了,有的地方连土壤也污染了。

  发展经济非得要付出“水黑”的代价吗?恐怕并非如此。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90%,而工业污水处理率近100%,水体状况就很好。不管是雾霾还是“水黑”,其根源还是在于“心黑”——那些污染环境的不良厂家“心黑”,那些只要政绩罔顾环境和民生的决策者们“心黑”,那些不作为还为自己找借口的管理部门“心黑”。长此以往,我们会不会无可饮之水、无可吃之食物,甚至无可呼吸之空气?果如是,再发达的“经济”也救不了我们的命。

  四川发布的城市供水条例规定,擅自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手机短信、公开信等方式发布城市供水水质情况最高可处以30万元罚款。四川的这条规定有点让人看不懂。城市供水水质情况事关广大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理应属于公开信息,为何非要将其搞成“秘密”藏着掖着呢?对于出台此项“全国独家”的规定的初衷,四川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龚如山介绍说,此前有人在网上和手机上发布消息称成都市水质不合格,致民众排队买水。此次修订《四川省城市供水条例》时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对擅自发布城市供水水质情况行为的处罚进行首次规定。——原来如此!

  不许擅自公布水质,折射出“相关部门”未能在信息公开上做到及时、透明,或者是其公信力未能完全服众。从这个角度来看,出台所谓“擅自发布供水水质信息罚款”的规定,“相关部门”其实有逃避监督之嫌,甚至有故意掩盖自身“失职失责”的可能。同时,该规定也在客观上为将来水质出问题后“捂盖子”瞒哄公众埋下了伏笔。“城市水质指数”公开如能顺利落实,就能解决上述问题,让水质真正透明起来。正如有专家所言,排名的目的就是告诉老百姓应该享受到什么样的水环境,这就是以人为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