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爱或不爱,都是他们的事情
邓海建
//www.workercn.cn2016-02-16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这个春节,“上海女孩”与“江西男友”火了。最早是春节期间的一篇网帖,“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第一顿饭就想分手”。图文并茂,槽点满满。继“江西男友”回应后,一位江西女孩致信上海女孩,称农村有能力滋养年轻人的爱情。最新的续集,是沪媒以整版篇幅为“上海女孩”铿锵发声,反问“这跟嫌贫爱富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没有“上海”与“江西”的地域标签,只是“城里”与“乡下”的泛泛而谈,引爆网络的这则网文,恐怕也只是沉潜入海的口水帖而已。此事之所以在舆论场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敏感的地域思维、春节婚恋话题的巨大刚需,更大的背景,无非还是城乡二元格局下的断裂。

  中国农村无须妖魔化,但更不必用APP思维去“美图”。这些年,从《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到“上海女孩因男方家晚饭难吃分手”,有人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中国乡村图景,但,正视城乡差异与区隔,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中国城市发展的步子越走越快。1978年城市化率为17.9%,2014年城市化率为54.8%,约7.5亿人生活在城市。但看看春节的“空城”,有多少年轻人的“家”,其实永远都在渐次凋敝的乡村?带着男友或女友回乡过年,这不是可选择的文化仪轨、而是绕不开的社交经历。

  落跑的“上海女孩”,不过是城乡差距的一枚放大镜而已。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借着这个新鲜的由头,去旁敲侧击“乡村空心化”等时髦的议题;但,实在没必要、也没有权力,对任何带有地域头衔的“男孩”或“女孩”,居高临下地诘责些什么。爱或不爱,都是他们的事情。这其实没什么道理可说的:比如因为一管牙膏的打开方式、一次洗碗的“操盘”机会,刚结婚的男女都可能“闪离”。那么,受不了生活习惯上大小细节的差异,而选择结束一段感情,这是再健康不过的理由了吧。至于“教养”或“歧视”等轻佻的帽子,对于一个历经火车、汽车和拖拉机,回到山区农村准备和“凤凰男”过年的城市姑娘来说,显然太过奢侈而冷血。

  有人说你嫌弃就嫌弃,还发到网上来兴风作浪为何。这话未必正确:一则,吐槽是“万物皆媒体”时代的公共自由,一不小心火遍全国,让亿万网友看到、让洁癖媒体添堵,这也非当事人本意。二则,至于分手后还那么“作”的鄙夷,沪媒已经回应得很到位。“文成公主愿意嫁到西域去和亲,那是她光辉伟大。蔡文姬过不惯西域的日子让曹操给接回来了,我们不也觉得不错?”,至于“作”否,“那人家蔡文姬不作得更厉害,写了长长一篇胡笳十八拍流传至今。”嫌贫爱富,人之天性。如果感情能胜于物质,箪食瓢饮,也会暖心。是啊,连神曲都知道高喊,“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说白了,唯有爱不坚定、爱得摇摇晃晃的时候,物质才显现出各自的分量。

  正经八百地劝“上海女孩”,都属于深度的“被害妄想”。至于农村有没有“滋养年轻人爱情”的能力,跟人家小概率的分手或牵手,有毛线的关系呢?倒是传播中带有地域标签的种种“联想”,散发出经年不散的陈腐之味。一句话,既然让年轻人自由恋爱,那就请让年轻人也自由地分手去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