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赵蓓蓓:“僧多粥少”,求人怪圈难破
//www.workercn.cn2015-10-1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管你承不承认,当今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一部“求人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是托关系、走后门让孩子当兵、进工厂当工人、推荐上大学。那时商品短缺供应有限,许多东西都是凭票供应,谁家要买自行车、缝纫机之类的东西,通常得求人找关系弄“票”买;80年代,不少家庭的进口彩电、音响、电冰箱、洗衣机等都是求人找“出国指标”买的;一些下海经商做买卖的,则千方百计找关系批“条子”,倒腾紧俏商品牟利……之后,找关系、求人之事越来越多,渐成风气,乃至发展到今天“办事求人”的情形无所不在。

  分析各家各户、各色人等的“求人史”,不难发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求人办事,大都求的是对优质资源、稀缺资源的占有权,或是获取资源的优先权(当然也有权力寻租、贪腐、不作为等人为设障迫使人去求人的)。不同的是,过去是“只求拥有”,现在是“但求更好”甚至“但求最好”。比如,过去能有个工作就觉得不错了,现在则要求好工作;过去住院能有个病床就可以了,现在则要求单间。正是因为想求更好、求最好,使得过去不是问题、不用求人的事情也成了问题,也想找关系求人或必须找关系求人。这一方面说明,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追求的层次在提升,另一方面则说明,目前的社会发展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一些领域,优质资源还太少。

  比如教育。现如今,一件让人觉得非常恐怖的事情是,孩子还没出生,许多家长就开始考虑将来孩子在哪儿上幼儿园、读小学和中学的问题了。因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资源相对少,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想让孩子上好幼儿园、好学校,于是,家长们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神通广大”者,能通过动用各种关系、资源甚至权力将孩子送进好幼儿园、好学校;“本事”不太大的,便退而求其次;没“本事”的,往往求之而不得。

  看病求人也是长久以来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因为人命关天,因为挂号难,因为对一般的医院与医生缺乏信任。尤其是遇到生孩子这种人生大事,家人都不敢掉以轻心,都想找好医院、好大夫。因床位有限,许多产妇为在三甲医院建档不得不求人,遇到“潜规则”也不得不就范。曾听一产妇讲述其求人“经”:你不能找太管事的人(如院领导),这样下面的人得不到“好处”,并不想管,但也不能找管不了事的人,就得找那种了解产房具体情况又说得上话的人。如此难以拿捏的求人,累人且恼人。相比之下,“出血”“打点”反倒成了简单、痛快的事。

  供不应求,加之制度的漏洞,使黑色交易、“潜规则”有了市场,为寻租、滋生贪腐提供了温床。反之,那些供大于求的行业,被奉为“上帝”的则是买方。看看如今国人面对琳琅满目的彩电、冰箱等家电产品时的挑剔劲儿,会不会觉得30年前求人帮忙找“指标”买彩电的事听起来犹如天方夜谭?事实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当然,这种发展绝不仅仅只是经济领域。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办事必求人”之怪现状存在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一点,我们也要有足够的认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