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刘大山:一年“漏”掉一个太湖是责任之失
//www.workercn.cn2014-10-21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座的各位,哪位能说自己对城市的地下设施、地下管线是清楚的,了解得准确无误?恐怕没人敢说。”18日,在合肥召开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的提问让全场鸦雀无声。据悉,我国地下自来水管线的平均漏失率为15.7%,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以上,而发达国家最多是6%至8%。管道漏失导致我国每年流失自来水7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一年“漏”掉一个太湖,足够1亿城市人口使用。(10月20日人民日报)

  漏水看似设备问题,但当其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普遍问题,就不能不说是管理之责。从跑冒滴漏到停水停电,从拉链马路到城市内涝,很多城市的地下管线可以用“一团乱麻”来形容。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电力、燃气、供水、通讯、照明、有线电视等10多种,对应的主管部门同样有10多类,因为建设先后不一、产权归属不一,各部门间又缺乏统一协调,导致地下管线混乱无序、“步步惊心”。如此,不但漏水堵不住,而且发生安全事故时往往无处追责。

  “一年漏掉一个太湖”, 暴露出传统管线建设管理的弊端,究其原因,这些都并非技术问题,而是利益问题、责任心问题。在发达国家,地下管线都要埋入共同管沟,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管理。但在国内,固有的利益格局让这一模式难以推广。陈政高在这次会上透露,未来3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这一计划就是在国家层面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实有必要。不过可以想象,在计划的具体执行中,定会遇到很多障碍,要想顺利推进,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监督问责机制,规划、建设、管理都要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建设综合管廊的资金、管理费用等也要探索出可行的模式来,从制度法规上消除矛盾产生的根源。

  地下管网规划建设,考验的是城市的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管理者必须跳出部门利益纷争,有担当,更要有长远的眼光。为加大力度推进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我市正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及城市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即将出台的办法,我市将加快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现状,今年底前完成全市统一的城市地下管线基础信息平台——“南京市地下管线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建设。我们期待着在摸清地下管线,升级硬件系统的同时,同步建立相应的约束与问责机制,堵住了漏失,更带来可靠和安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