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张友江:读懂风向标“失灵”背后的经济新常态
//www.workercn.cn2015-06-04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今年一季度,我国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约9%。4月,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1%。而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达7%,与预期目标相符。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一向被视为经济风向标,如何解释这两个指标走弱,而宏观经济依然处于合理区间呢?

  经济风向标突然“失灵”,这种看似“背离”经济规律的发展趋势,用权威媒体分析的话来说,深层次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产业结构在优化。另一方面,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在优化。的确,如果单纯用工业用电量等反映大工业时代全貌的典型指标来审视商品贸易总额已跃居全球第一的中国经济,已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国物流市场的整体需求和发展趋势。

  《经济日报》前不久总结河北的发展经验,称其“有中生新强存量,无中生有上增量”。为了扭转经济结构简单粗放局面,2014年河北大力压减淘汰高能耗产业,同时仍然完成生产总值为29421.2亿元,比上年增长6.5%,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但已实属不易。这一切,就归功于该省经济发展形成的新常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应该说一直是稳定增长的利好局面,近年来的经济下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个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经济下行过程中,因不谙经济发展规律所形成的“社会性恐慌症”带来的压力,是我们的真切感受。但市场经济毕竟是一个竞争经济。市场经济法则,适者生存,有竞争就会有淘汰。也因此,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经济“感冒”现象,是一种客观规律使然。

  我国改革开放已多年,市场经济变得日趋成熟和完善。当经济发展进入一种“新常态”时,需要我们转变思路,用一种新的思维来读懂风向标“失灵”背后的经济新常态。

  首先,无须过度放大经济下行的那份“恐慌”。应该说,目前的经济增速放缓是政策宏观调控的结果,当前的经济增长目标仍在一个合理区间。

  其次,应以新思路看待新发展。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尤其是过去一些地方产业的发展,大多依赖资源,且能耗严重,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下创新竞争形势的发展,调整优化结构是发展的必然之路。

  再就是,需要我们用另一种思维看经济新常态。优化结构、产业调整、技术创新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淘汰落后产能,产品升级换代,短期内的经济指标增速放缓是一种发展的“阵痛”,也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再以GDP排位作为经济是否发展的“老皇历”,来看待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从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一向被视为经济风向标的“失灵”,似乎可略见一斑。当经济新常态出现良性循环状态时,或许将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经济风向标“失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