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寇江泽:节能产品如何“进补”?
//www.workercn.cn2014-09-2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推广节能产品,发挥“看得见的手”作用的同时,不妨让“看不见的手”多上场比划比划

  笔者老家在中部省份的一个农村,经济上不算发达。中秋节期间,给家里打电话,碰巧赶上父亲去交电费。父亲告诉我,前两年,政府免费发放节能灯,鼓励村民用来代替白炽灯,购买节能家电也有补贴,很多乡亲趁机置办了不少节能家电。不过父亲却有担忧,“以后要是没了补贴,这节能家电可有点贵啊。”

  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近年来,中央财政大力支持推广照明、家电、汽车、工业产品4大类、数十万种型号的节能产品,2007年至2013年,已累计安排节能产品补贴资金769亿元。财政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节能产品的销售,其市场占有率节节攀高,但这背后也有隐忧。巨额的补贴往往难以持续,而一旦离开财政补贴,一些节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恐怕要打个问号。

  拿空调来说,高能效比空调比低能效比空调贵上千元左右,按照一年用3个月、每天用8小时计算,一台最高能效比空调比最低能效比空调一年节省下来的电费不过100多元,需要使用5到10年才能抵消价差,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从性价比的角度看,高能效比空调没有市场优势可言。

  另一方面,长期的财政补贴会使节能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一种看似划算的“虚假价格”。价格信号失真,企业降低成本的动力就不足,加快研发采用更新、更适宜节能技术的动力也不足,从而更离不开财政补贴。而企业内生动力不足,推广节能产品最终不可能尽如人意。

  由此可见,用直接补贴消费端的办法推进节能减排,“看得见的手”没有缺位,但总体效果到底如何,能否持续下去,需要研究。怎么办?不妨改变“进补”的方式,让“看不见的手”多上场比划比划。比如,可以多采用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企业研发节能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这样一来,不仅财政支出大为减少、更可持续,而且企业有动力降低节能产品的价格,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完全可以淘汰市场上高能耗、高污染的低价产品。

  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市场正逐渐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相互配合,一个更加节能环保的未来值得期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