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实名制下,骚扰电话为何还在扰民?
诸葛昊
//www.workercn.cn2016-08-30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山东“徐玉玉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基数庞大的电话扰民事件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不少电信诈骗犯罪就“藏身其中”。一些被用户标记了上万人次的骚扰电话,仍在疯狂扰民甚至害人。面对公众的“吐槽”,一些通信运营商却少有作为。专家认为,电话骚扰和电信诈骗虽然在性质、社会影响方面有所差别,但也有不少共性,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不足。(8月28日新华社)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思考:电话卡实名制了,那么相关部门就容易找到违法主体,骚扰电话自然就会少了。然而,事实上,很多电话已经被标记了上万人次的骚扰电话,却依然在骚扰他人。到底是无法找到违法人,还是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监管。

  我们看到,在实名制推广的今天,却依然少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电话骚扰的行为,只有《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四十二条有相关的内容:多次发送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然而,这个条款中的“多次”、“正常生活”都是相对模糊的概念,公安部门治理起来也相对有难度。

  既然法律法规有空白,我们是不是可以寄希望我们的电信企业?答案也是否定的。电话卡虽然实名制了,但对于骚扰电话的监管,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和我们的微博很像,有人举报了,要有人核实,还要有人处理,相对而言需要增加人力,而电信企业显然不愿意承担相对应的成本,对他们而言,监管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

  政府部门没有相关的处罚依据,电信部门为了利润最大化,又不愿意去监管。如今的信息泄露又如此严重,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屡禁不止。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近一年来,中国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在这样的数字面前,我们没理由不重视骚扰电话这个问题。

  现如今,电话卡实名制了,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配套政策却依旧处于空白的状态。那么,是不是该加快出台相配套的政策和法规,毕竟,这才是关乎我们每个人切身权益的大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