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知 风:老人骨折不能让社会公德再次“骨折”
//www.workercn.cn2015-09-11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8日晚,一条“扶老太被讹寻证人”的微博消息引发热议,发布这条消息的是淮南师范学院大三学生小袁,而事情就发生在校门对面的马路上。目前,受伤的老人因右腿骨折,正在医院治疗。老人是自己不慎摔倒,还是被人撞倒受伤?(9月10日《新安晚报》)

  看到这样的新闻,稍懂“行情”的都会担心问题来了。不出所料,受伤骨折的老人是被人撞倒的,还是自己摔倒的,再次成了“疑案”。据发帖求证人的学生小袁说,她在距离学校北门还有几百米时,看到一位老人在她前面走,“我看她走路不稳,有点像S形,当时也没太在意,就从老人旁边超过去了。”没过一会儿,小袁听到身后传来“哎哟”一声,她扭头一看,那位老人摔倒在地。而老人家属告诉医生,老人“是被一个学生骑车撞摔倒的”。

  由于当时路上没有其他人,而且警方调查发现,可能是监控存在死角,老太倒地的一幕并没有被拍下。这种看来只有“天晓得”的事情,只有凭良心来澄清事实了。

  毋容置疑,这起“疑案”更容易被看做“扶不起”。但客观地说,也不能排除学生小袁撒谎。因为,“扶不起”既可以被一方用来讹人,也可以被另一方用做抵赖。这就是“扶不起”给社会公德带来的损害。本来,在没有查清事实真相时,谁都不能妄下结论。但是,在老人家属认定学生小袁撞人的理由中,却再次夯实了“扶不起”这个令人生畏的事实。

  老人家属认为“事情的前前后后,有很多疑点”,其中最有力的质疑是,“她当时为什么陪我母亲去医院,她的同学还给我们垫付了2000元医疗费,如果不是她撞的,她和同学会这样做吗?”虽然对这个逻辑人们还记忆犹新,但在“扶不起”屡遭社会诟病的今天,再结合具体事实听到这句话,还是让人禁不住心惊肉跳。因为,只要设立一个特定的大前提,这种推理逻辑是完全成立的,这个“大前提”就是,只要事不关己,就应该见死不救。

  尽管老人家属这个“推理逻辑”在当今的法治环境下,不会再次成为法官的判案依据,但这句话对当事人乃至整个社会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这倒不是说老人家属存心讹诈,而是在他们认为“事情的前前后后,有很多疑点”中,为何首推这条让人心寒和反感的质疑?说到底,老人受伤骨折,再大的肉体伤害也有补救的办法,而一句“如果不是她撞的,她和同学会这样做吗?”无疑让本来脆弱的社会公德再次“骨折”。

  在法律对“扶不起”现象还没有有效措施时,被“扶不起”弄得岌岌可危的社会公德,要靠每一个人用道德良心去修复。“扶得起”还是“扶不起”,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法律的绝对保障,那么,只有让越来越多“扶得起”的具体事例,让人们相信“扶不起”还不至于是普遍现象。如果说,有关“扶不起”的纠纷,仅止于缺乏证据,人们或可因难以判断而不至于绝望,但当听到诸如“你如果没有撞人,为什么要去扶”的反问,谁能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找到一个具有法律意义的理由?

  因此,无论这起事件真相如何,一句“如果不是她撞的,她和同学会这样做吗?”已经再次颠覆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公德,再次把传统美德撞得粉碎。鉴此,笔者奉劝这位老人的家属,老人骨折不能让社会公德再次“骨折”。

  文/知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