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许 刚:“以陈顶新”赚差价暴露权力“任性”之祸
//www.workercn.cn2015-04-20来源: 中国日报网
分享到:更多

  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和《焦点访谈》栏目相继报道了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中心粮库、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储库在粮食收储中存在“以陈顶新”套取国家补贴问题。(4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国家的储备粮仓,是老百姓口粮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通过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吉林省一些粮仓通过“以陈顶新”瞒天过海,不仅相关人员从事谋取暴利,更让人民群众对舌尖上的安全多了一丝隐忧。

  人们通常把当年收获的粮食叫做新粮,把储存一年以上的粮食叫做陈粮。陈粮的质量差,价格更低,放上好几年的粮食一般不食用,这些方面国家都有明确的制度。

  然而,这些在利益熏心的粮仓“硕鼠”面前,就形如一纸空文。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的习惯性思维促使这些“硕鼠”想尽办法来钻制度的漏洞,不惜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骗取金额可观的国家粮食补贴。

  “以陈顶新”的操作伎俩其实并不高明,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为什么这些“硕鼠”能屡屡得惩,而没人发现举报呢?很显然,这些操作手法的背后有相关的“内鬼”在撑腰,公权力“任性”,未关进制度的笼子。领导的一句“提醒”,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使相关的检验人员“手下留情”,对于陈粮顶新的现象视而不见。这样做既可以讨好领导,也对自己的利益没有损失,甚至还能分上几个。对内部人员来讲,这可能就是一“公开的秘密”罢了。

  从“以陈顶新”的这个典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是国家制度规定缺位,而是监管失职,领导干部的权力在“幕后”发挥着隐形作用,而工作人员对权力的敬畏远大于对制度的遵守。在权力面前可以不讲原则,可以不管制度,只有遵照领导的意思办,才不会被“穿小鞋”,也可以达到讨好领导的目的,经办人员又怎么会自寻烦恼呢!

  根治粮仓内的腐败,不仅要靠制度,还要靠严密的监管。培养大家的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已迫在眉睫。在反腐败斗争及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中,应该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上出重拳,尤其要注重对腐败窝件的查处,形成震慑,彻底树清官场风气,促使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