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杨朝清:行乞作伪与慈善存真
//www.workercn.cn2014-09-17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一位老人蹲在邮局大厅内清点大堆零钞的照片被发到网上,发布照片的媒体人称,照片中的老人靠乞讨为生,每月能往家汇款万元左右。记者多方证实,这名老者常年在北京西客站附近乞讨,总是提着大袋的零钞,不定期到建国门内大街的邮局点钞汇款。(9月16日《新京报》)

  近年来,“乞丐露富”的现象不时进入公众视线。职业乞丐利用的是人们的恻隐之心,一旦行善者发现善意被欺骗,慈善资源就面临着竭泽而渔的风险——被乞丐所蒙蔽,不仅是物质上的经济损失,还是精神上的失落。基于先例的“前车之鉴”,会让人们从保护性排斥的心理出发,从慈善的参与者转变为旁观者。

  一个乞讨老人,每月汇款万元,收入比普通白领还高。比较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当爱和善的热情被乞丐作伪或郭美美炫富之类的怪状浇灭,慈善的社会参与就会陷入困境。当“弱者符号”成为一种牟利的工具,即使面对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人们也许会不再愿意相信了。毕竟对于老百姓来说,在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下,难以识别一个擦肩而过的乞丐,是不是真的已经无路可走,给碗饭吃就能帮到他。

  许多时候,一闪而过的善念,构成慈善的行为动力。作为一种利他行为,慈善没有对错,只有真伪。慈善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理应得到优化配置。面对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也没有必要因为那些利用他人的同情来获取不义之财的寄生虫,就丢掉“仁者爱人”的初心。至于如何让作伪者遁形,如何让正规慈善机构更值得人们信赖,则是社会治理者应该考量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