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刘大山:“霉面包”拷问的是慈善制度
//www.workercn.cn2014-07-23来源: 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把民生或社会问题归咎于体制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大多数情况下无益于问题解决。但是,当四川救灾物质在仓库里腐烂、海南灾民领到发霉的面包,民政部门、红会还在和网友激辩该不该三伏天发棉被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制度问题。

  有网友戏言:“救灾不是看百姓需要什么,而是看红会和民政部有什么。”此话虽片面武断,却揭示出民政部、红会这样官方、官办的机构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网友的种种质疑,都指向了官办机构的专业性、透明度和公信力。

  红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杨绪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棉被这是我国救灾的传统,夏天发棉被看着奇怪,其实是救灾的常态。”杨绪生这番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官办慈善机构中,救灾一定程度上已被程式化了,有了固定的套路。各级工作人员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既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也缺少必须的专业意识,捐款捐物的采购、结转、发放、监管,都是一笔糊涂账。

  如今年4月,四川三台县救灾物质霉烂事件,虽然涉事官员被停职,但救灾物质的流转应笔笔有追踪有反馈,这一笔为何就没人管了呢?又如当年成都街头出现的“民政救灾”帐篷,一番追查还是不了了之。类似事件一次次发生,说明这并不是严惩某个人、某个部门就能杜绝的,它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还是要从制度本身寻找破解之道。

  今年5月16日,《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4)》发布,报告中指出,由党政机构主导下兴办的慈善组织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败等弊病。民政部门退出募捐市场、官办社会组织去行政化逐渐成为改革的共识。但是必须注意到,大部分官办组织长期依赖行政体系的资源赋予,如果切断他们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低下的生存力让他们很容易就被淘汰,所以官办机构对改革大多是拒绝的。

  对此,专家给出的思路是——将改革政策向民间慈善组织倾斜,推动民间组织发展壮大,形成倒逼体制,从外部推动官办机构的去行政化和去垄断化。不过,这仍逃避不了制度供应滞后带来的限制,民间组织的属性决定它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监督。前不久,李亚鹏的嫣然基金和李连杰的壹基金相继遭到侵吞善款的质疑,这意味着在慈善回归民间的诉求下,尚有诸多制度和规则的空白,缺乏刚性标准来消除质疑、中止纷争。

  目前,我国尚无慈善领域的基本法,甚至没有一部国家层面的法规中包含“慈善”一词。早在2005年,民政部就牵头开始起草《慈善法》,但2006年进入立法程序后就长期搁置。直到2013年11月,《慈善法》才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如果立法过程顺利,《慈善法》有可能明年通过。

  慈善“霉变”,缘于社会慈善文化的缺位,也缘于现代慈善理念的缺失,而这些都需要从体制上着手,从制度上变革。对即将颁布的《慈善法》,我们拭目以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