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邓子庆:怎样打破“院士终身制”
//www.workercn.cn2014-06-12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9日开幕。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6月10日《新京报》)

  改进和完善“院士退休退出制度”,就要打破“院士终身制”的思想。而祛除“院士终身制”这块顽疾,需要“院士退休退出制度”的保障。

  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这件事再次引发了舆论对“院士退休制”的争议。一方面,作为工作者,理应享受正常的退休政策,批准他们退休更显人性化;另一方面,他们退休,当然会有年轻人才补充,这会让院士队伍充满活力。当然,建立科学合理的“院士退休制”并不是强制院士退休,那些已到退休年龄的院士,仍为社会做着贡献,我们没有理由抱怨他们“为什么不退休”,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相比于“退休制”,制定“院士退出机制”并严格执行更具意义。因为“问题院士”普遍存在,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道德、不讲社会责任,造成恶劣影响,比如“鼓励人们吸烟”的谢剑平、“学术造假”的王正敏。只有对“问题院士”及时清除,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院士队伍。

  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而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提出改进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则给担心无法撼动“院士终身制”的人们吃了颗定心丸。

  正如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所言,只有真正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机制,才能激励更多年轻人才成长,鼓励院士们踏踏实实为科学作贡献。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加强院士管理方面的制度设计,让科学精神得到更好传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