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镜头下执法既是监督更是自信彰显
侯坤
//www.workercn.cn2016-07-28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群众围观拍摄执法,最大的意义当然是监督执法者,促进文明公正执法。而除了群众监督作用,对于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而言,敢于在镜头下执法其实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执法自信得以充分彰显。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全民拍摄”时代,遇到突发事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围观后拿出手机拍照拍摄。这个习惯动作,在遇到民警现场执法时,经常会被喝止,理由通常是妨碍公务。26日,公安部举办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首次通过视频形式给百万基层一线民警上了一堂接地气的执法课程。培训中明确,民警要习惯在“镜头”下执法,在拍摄不影响正常执法的情况下,不得强行干涉群众拍摄。(7月27日《北京晨报》)

  群众围观拍摄执法,最大的意义当然是监督执法者,促进文明公正执法。而除了群众监督作用,对于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而言,敢于在镜头下执法其实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执法自信得以充分彰显。

  从围观群众角度来讲,拍摄执法一方面是好奇心驱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监督执法过程。群众面对执法习惯性掏出手机拍摄,凸显群众监督意识的高涨,同时也显现出对一些执法部门执法行为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对其执法过程的合理性存在担忧与疑问。这种情况下,执法部门需要做的绝不是遮掩,而是应当积极面对群众的质疑,大胆公开地接受群众的监督检验。而敢于在镜头下执法,正是执法部门勇于接受监督的最直接表现。

  此前,之所以一部分执法者拒绝群众围观拍摄其执法行为,是因为担心执法过程遭到公开后暴露漏洞,被发现有违反相关规定程序的情况存在,说到底是对自身执法行为合理性的不自信。在这种心理驱使下,部分执法者对群众围观拍摄执法的现象谈虎色变,情绪过度紧张,反应过于激烈,总感觉群众围观拍摄执法是在和自己作对,给自己找毛病。其实,如果执法者能够严格依照法律规章办事,执法过程严谨公正,根本不需要对群众的围观拍摄行为如此敏感。

  群众对执法过程的关注度与执法的透明度呈现反比。执法部门越是对执法过程遮遮掩掩,群众越是容易对其产生好奇关注,反之,执法部门敢于公开接受监督,群众反而可能对拍摄执法过程的兴趣逐渐下降。换言之,当绝大部分执法行为都能在群众围观镜头监督下,变得愈发公平、公正,文明执法成为一种执法常态,执法过程不再有令群众不理解不接受的“槽点”,到那时,围观拍摄将不再是群众面对执法的主流心态,而将只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了。

  所以,当有一天绝大多数执法行为都敢于并习惯于在镜头下进行,一定是由于执法部门对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等信心十足,才可以坦然面对群众的围观监督,这不仅代表着执法部门的工作水平及工作认识的提升,更进一步彰显了国家法治进程的巨大进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