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蒋 哲:教育改革请听听老师怎么说
//www.workercn.cn2015-04-15来源: 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分享到:更多

  “语文教育脱离文本,教师对文本解读不充分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语文应该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师不能单讲课文,摒弃生活”……近日,在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上,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会上带头炮轰“假语文”,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对当下的语文教育进行了反思。

  母语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我国的语文教育一直是“一本难念的经”,争论不断,它具有多样化的课程任务、社会评价的随意性等多重特征。信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的思想价值理念转变和分歧空前,成长中的学生在道德、情感、信仰等方面都经受着洗礼,语文教育、人文关怀、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内核,观念分歧更是加剧。引导年轻人构筑精神港湾,是进入精神世界的教育,尤其需要听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

  不独语文,很多教育也是如此。对语文课本表达意见,或是对其他课本、教育方式表达各种想法,对某些问题深有感触,有革除旧习的深切愿望,想必是教育行业普遍现象,是老师普遍的经验。这就是说,教育改革,要多听听老师的想法。教育,除了公式化的一套教育纲要、模式,更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灵性,散见于老师日常教育体会之中。老师课题内外的一些插科打诨,夹带一些个人想法,看起来有些是对既定教育模式的叛逆,其实,很多时候是他们有更多的干货,苦于课本无此需要,只能聊当笑料,学生听之则已。

  教育体制之外,局部的教育改革,多如修订课本、教育大纲、教育理念等等,往往也是“高屋建瓴”,没有尽情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实践中,最大问题在哪里,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老师。体制层面,纵然需要一套顶层设计方案,必须是国家工程,但很多不遗巨细的教育改革事项,可以更多听取来自教育一线的声音,正如语文课本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线教师聚集一堂,举办以经验交流与观点共享为核心的活动,本质上是行业意见的整合,某种程度上,这是宝贵的改革资源,理当借鉴、援引和利用起来。通过共享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性对话,这个平台出现了教学活动的公共化、跨学校跨地区的专业合作等附加成果。

  研讨会上抛出的一些观点专家仍在争论,王旭明提到的《再别康桥》怎样解读才是“真语文”,其实未必非得有个定论。这场由一线工作者鼓动的“真假语文”之争,无疑在舆论场中重塑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专业主体性。让专业工作者在改革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改革之幸。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