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原创评论-正文
唐 华:教学与科研孰重孰轻
//www.workercn.cn2014-07-30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时值7月,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校方大概没有预料到,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引发学生热议。“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发言权有多大,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7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非升即走”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也不是清华独有,全国各大高校均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国外的一流高校也早已实施了“分级流动”和“末位淘汰”的人事制度。国际上大学教职一般分为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三级,助理教授不是终身教职,只有副教授和教授才是终身教职,而助理教授通常需要在3~9年时间内晋升为副教授,也有的国家规定最长期限是6年或7年。总体上说,“非升即走”政策对年轻教师是一种鞭策,激励他们尽快成长,提高学术能力。

  从道理上讲,按照“非升即走”政策被解聘的教师应该是在学术上没有建树,在科研上没有突出成就的庸才。可为何清华大学会出现解聘教师获得学生集体上书挽留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职称评定机制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教师岗位主要分为三类:教学科研岗位教师、专任教学岗位教师和专任科研岗位教师。但在教师聘任上,每类岗位的考核标准并无明显差异,都是以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作出了多少科研成果为依据。从学校的角度讲,这样的做法有其合理性,因为搞科研项目能拉到资金,出科研成果能提升学校在各种榜单上的排名。但请不要忘记,办学的根本在于教书育人,尽可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单纯以科研成就论英雄已经偏离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正途。重科研轻教学,使得科研活动和培养人才逐渐脱节,整天忙着拉课题的老师哪里还有时间和心思上课?

  避免好老师遭解聘,各高校首先应该完善、细化教师的考核机制,为教学为主和科研为主的教师分别制定详细的考核规则,不应再搞“一刀切”。

  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教育饱受诟病,甚至有人戏谑“高校毕业等于失业”。这或许跟各高校轻教学、重科研脱不开关系。中国实现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底要靠人才的培养。高校改革请先从教师考核机制改革开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