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科教时评:缺乏尊重的轻狂不值得赞赏
林采
//www.workercn.cn2015-09-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刀两断”?(李法明 画)

  最近几日,人大历史学院院长、博导孙家洲教授与新招收的研究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郝相赫较早前因在微信朋友圈发表评论、措辞激烈而引发争议。他在转发一篇点评北大历史系学者的文章后面评论,“人大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该从这个垃圾系引入大量的唐宋领域老师”,此外他还暗指人大、北大某老师“平庸”。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申明要断绝与该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目前,双方态度均有缓和,不过撕裂的师生关系如何修补还尚未可知。

  当郝相赫在微信朋友圈随意臧否师辈,孙教授愤而声明与“狂徒”断绝关系之时,双方当事人恐怕都低估了互联网时代言论传播裂变式扩散,学术圈的事儿居然成了一个大众话题,被人围观、娱乐。这是一个权威消解的时代,郝相赫的做法被不少人认为勇气可嘉,值得同情,孙教授则被指责为气量狭小,用身份压人。不过,这次事件真是导师以身份压人吗?围观这次事件的舆论发酵,恰恰能看出如今一些走偏了的“人才观”和师道尊严在现今的尴尬状况。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支配师生关系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师道尊严。荀子的“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就将师与天、地、父并列,赋予了教师权威的地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继承、发扬光大老师的学问,往大了说这是“为往圣继绝学”,往小了说这是继承老师的道统。到晚清以降,因为西方学科制度的引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老师在学生面前并不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在学术上也不必完全按照老师的规划或主张而为,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师者和学生地位从上下日趋平等。如今,教育功利化和产业化的大潮席卷而来,教师日趋成为普通的职业,师道尊严渐渐少人提起。人大这次师生纠纷,竟然引发舆论狂欢,不少网民不细加判断,就武断地认为导师以权威压人,严谨治学的老师被舆论嘲讽、奚落,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这一事件虽是小事,却可看出师道尊严急需重塑。

  师者能不能受到挑战?权威能不能动摇?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如何挑战却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为:是建立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基础上的有理有据的辩论,还是不顾长者尊严,逞口舌之快的看轻、贬低,这两者有着云泥之别。

  我们提倡自由的思考,呼唤拓展质疑的风气,乐见学生和教师处在平等的层面上,年轻学子不盲从于权威,敢于大胆质疑。但是,如郝相赫一般,缺少“批评”的学术实力,也不见“批评”的学术诚意,而是轻狂地指责学者为“庸才”,用“小儿科”、“完蛋”、“垃圾系”等词语嘲笑奚落,如此偏激和缺乏尊重的话语,足见其“德”的欠缺。

  我们期盼学子在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渴盼才华横溢的人才,不过要成才首先要有较高的操守和德行。尤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不只需要发掘学生的学术潜能,更需要他们去掉浮躁的习气,沉潜下来,踏实做学问,而不是眼高手低,罔顾长者尊严。学术观点有分歧,可以辩论、批评,不过批评也有批评的规范,不能是无端的人身攻击。最起码的底线,学生要尊重老师。希望这起师生断绝关系事件能给有心向学的学生有益启示,好好体悟“师道尊严”、理解“厚积薄发”的深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