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陋室观复:专家意见和专业意见不是一回事
欧阳
//www.workercn.cn2015-07-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不是公安机关拿下董金狮,我还真不知道他是个专家。据说他身披“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等50多个头衔,要不是因“涉嫌敲诈勒索”落网,不知伪专家还会蒙蔽多少人。对此有媒体感叹,真正的专家没有尽责占领话语舞台,致大道不行,让歪门邪道横行江湖。

  说得很有道理,不过要论起来似乎不该责怪专家,货真价实也好,假冒伪劣也罢,无论是谁大行其道,归结起来应该是流行媒体的遮蔽和选择,很多时候顶级专家想说句话却很难获得话语平台的支持。

  当然了,咱不能堕落到自己看不起自己,除了挡不住的草根丛林“微传播”渠道外,山寨专家之所以盛行,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迷信专家的肥沃土壤,结果一些专家久了的人自己也糊涂起来,甚而相信自己无所不通,终于难免信口雌黄。

  往早了说,钱学森先生就发表过“根据光合作用”,水稻亩产可以达到几万斤的科学道理。而在上世纪30年代,歌德尔被广泛接受的不完备定理从根儿上就质疑了认知“宇宙真理”的可能性,晚近中土还是有著名院士以量子力学理论证明科技创新体系有根本性的真理。

  孰是孰非?比如水稻是不是可以亩产数万斤之类,放眼将来还真不好说,至于不完备定理那就太高深了,科学大门之外的莽汉当然不好评价。然而放眼当下的专家高论,很多有悖常识的东西,人们也信之不疑就有些让人困惑,比如有国家级的营养学专家就撰述,每人每日的禽肉摄入量必须是二三两云云。这给人感觉有点不太好,也不知道专家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不管怎么说,姚明和潘长江的热量消耗差别那么大,都吃这么点东西合适吗?

  当然,吃多少肉不太紧要,信了也不妨事,离谱的是现在电视台的养生节目,有中医圣手就布道说,几罐子杂草树根下去,糖尿病就无影无踪地去了爪哇岛,一干信众听闻无不喜出望外:这糖尿病分明就不是病嘛!问题是糖尿病是病,家父就因为相信糖尿病不是病,置亲人的劝说于不顾,结果被中医教授治得血糖过高晕倒在自家门口。

  客观说,我对中医没有偏见,至少不会相信鲁迅说的,要用经过霜且还要原配的蛐蛐做药引什么的鬼话,或者像钱钟书所言,那些享誉一方的名医是由于四方人家被医死了三方,只剩下一方身体强壮的还识得郎中之类。不过将“李时珍曰”什么的拿来做挡箭牌总是有欺瞒之嫌,你想啊,李时珍猴年马月的人,连具体什么病都搞不清楚,信口一说怕是不应该迷信的。

  可见,占领话语舞台的正经专家未必就值得信任,这还是人命关天的大学问,而那些暂时不关涉人命的学科,专家信马由缰更是在所难免,如像那些经济学教授的宏论。

  好在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那么不负责任,针对医学界共识:大量服用维生素C会使人得肾结石,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莱纳斯·C·鲍林就考证说,医学文献中没有一个肾结石病例是因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而导致的。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也领教过一名专家经验,这位从五六十年代就涉足华北、华中,之后还越洋美国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大师说:目前的中药只能做辅助治疗,背后支撑的根据是统计观察数据。这是专业意见。

  就专业意见而言,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但数据也非完备真理:洋人堆抽出的数据简单地在华夏推广就不一定妥当,简单如草原的牧民,肉食生活并不使他们缺少维生素和纤维素,假如从小习惯了碳水化合物的我们也享受那样的饮食,怕是不出问题都难。只是很多时候专家似乎不热心专业意见,因为绝大多数专业的“公理”对个体化的专家名声意义不大,专家更喜欢表述自己作为专家的观点。当然,也可能是因为专业学问无不是经年成果,不宜于像专家意见那样当作简朴的话语到处乱讲,且对人们迷信专家助力不多……这个还真是不太容易论说明白。

  凭良心讲,我觉得专家还是少点豪言壮语好,实在是想出镜,与其宣传自己如何了得,不如传播点有助我等无知小民判断的科普学问,毕竟专家意见和专业意见不是一回事。

  医学教授如此,其他的专家何尝不是也该如此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