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改革攻坚期,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赵剑影
//www.workercn.cn2015-02-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4%,创24年来最低。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观点无一例外地指出,2015年中国GDP同比增速仍将持续下降。地方两会工作报告几乎全部下调2015年本地GDP目标,似乎也佐证了此观点。在新常态下,如何看待GDP增速?“GDP崇拜”是否会就此终结呢?

  自改革开放,我国经济30多年来一直处于突飞猛进的上升期,GDP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伴随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来的结构性问题使经济发展进入了瓶颈,环境破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衍生物,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了民众生活。现在,各界的注意力从单纯关注GDP数据本身,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民生等与幸福指数相关的指标上来。

  不可否认的是,GDP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科学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但值得注意的是,GDP 和所有统计指标一样具有局限性,生态环境、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状况等内容都很难从中体现。过分的数字崇拜,不仅损害执政者的公信力,还会直接影响到决策层的政策制定和把握。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管理层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只要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的。专家学者也普遍建议,要克服“GDP崇拜”,就要回归到提供制度保障以及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环境安全等公共产品的主业上来。

  那如何克服“GDP崇拜”,构建2015年中国经济“新常态”?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答案,均是从“淡化GDP”入手。继河北最早召开两会并将2015年经济增速目标从上一年的8%调至7%之后,重庆、新疆、宁夏、浙江也纷纷下调2015年的经济增速:其中,重庆将目标从2014年的11%调整为10%,宁夏从10%调整为8%,新疆从11%调整为9%,浙江从8%调整为7.5%.除在目标制定上有调整之外,数据的核算也将更加严格。国家统计局有关GDP核算调整的两份文件也下发到各地,未来地方GDP的核算将由国家统计局来完成,地方经济发展目标也将进入新常态。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需要克服的不仅是“速度情结”,还有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视。在下调GDP增速的同时,各地均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创新与质量。各地方两会纷纷表示要把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追求目标。“双中高”概念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有体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各地正在调整经济发展思路:重增长更重质量,向改革要红利,以创新驱动发展。而不再是一味地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说,2015年是经济新常态下重要的一年,经济还存在较大的产能过剩,下调增速很有必要。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看来,民生、收入增长等约束性指标更具体,传递了更科学的政绩导向。

  事实上,对于各地而言,要做到不盲目崇拜GDP并不容易。一直以来对于GDP的崇拜都和“速度”恐慌相关,但反过来说,发展速度下降是坏消息吗?倒是未必。众所周知,“稳增长”与“调结构”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但能平衡好这两个重点需下大功夫。

  “淡化速度是发展的必然,现阶段不可能也不必要再追求发展的高速度。”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说,“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质量比速度更重要。”当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如果调低经济增长预期,对于调结构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近几年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推动了以大数据、信息化、新能源、生命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科技加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这个时机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机窗口交汇在一起,“保增长”压力的减轻,更有助于集中更多资源来推动深化改革的进程,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还是较为有利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