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中工时评-正文
中工时评:逢节必涨的“门票经济”何时休?
//www.workercn.cn2014-09-22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中工时评:逢节必涨的“门票经济”何时休?

本网评论员 赵剑影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9月18日报道,十一假期将至,多家景区门票再涨价:5A级景区平均票价超过100元,个别景区的门票甚至超过了200元。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 这只是今年以来新一轮景区门票涨价的缩影。

  事实上,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就对同一景点门票价格上调时间做出规定,原则上不得少于3年。于是,有很多景点就卡着3年时限涨价,还有一些景点升级便涨价,如3A级升4A级、4A级升5A级。

  纵观景区“一窝蜂”涨价,走的都是“门票经济”的狭隘旅游思路。“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这样明确提出。理论上说,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它除了具有一般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性质外,还具有文化价值。对于景区的一些管委会和部门来讲,景区票价的调整能带来比较大的收益,但对于绝大多数游客和老百姓来讲,并没有什么大的益处。风景区的票价变化,理应和其他商品一样,遵守市场的规律。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景区增加收入,减少人流量,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服务。但是,一味强调门票收入,必然将一些潜在游客拒之门外,不利于景区的发展。

  而且,“门票经济”现象容易导致景区门票价格相互攀升、商业同质化竞争,旅游质量却严重下降。有些地方“门票收入”既“养”地方财政,又“养”管委会。有调查显示,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在2005年涨价前的108元门票中,真正直接用于资源保护的费用只有区区8元,有47元要支付“景区管理成本”,这就是说维持管理机构运作的成本是资源保护费的近6倍。如此下去,该景区的旅游质量下降难以避免。

  对此,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在现有体制下,景区涨价也不是问题,甚至涨多少也不是问题。关键要实现景区的财务信息透明。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下定决心,为景区制定现阶段适用的“成本+合理利润”的门票生成机制,同时要求这些景区定期公布第三方审核的财务报表,将其经济运行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这样,才有可能将门票收入用于景区建设的正途,实现良性循环。

  从根本上来说,一些景区门票之所以频频涨价,是其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对门票经济的高度依赖靠造成的。若想摆脱这种状况,需要打造景区旅游产业链。这就要求景区大力谋求转型升级,把吃、住、行、娱乐、购物和交通六个要素充分利用起来,延长旅游产业链,将“门票经济”转变成产业经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