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白 龙:有关联度,更要有温度
——写在移动互联网的边上②
白龙 //www.workercn.cn2014-12-1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有朋友说起过一件日常小事:晚上在家时,想请另一个房间里的妻子帮忙拿个东西,就发了条微信给她。发完才觉得,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是的,不知不觉间,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进而改造了我们的人际空间。人们不停发微信、发微博、刷朋友圈,究竟是密切了彼此的关联度,抑或仅仅是在玩手机?

  对于现代人来说,智能手机几乎成了一个外在的器官。人们带着它开会、上课、进卧室乃至进卫生间,它无所不知、神通广大,比最有趣的朋友更吸引你,比最亲密的爱人更了解你,忘带手机将直接导致你茶饭不思六神无主。那么,人和手机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人使用手机,还是手机支配人?所谓的“移动互联”,为什么让人不想“移动”,只想和手机待着不动?

  某种程度上,手机稀释了而不是增加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在并不太久的过去,宿舍里的“卧谈会”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伙伴们海阔天空纵论天下,多年后还会成为不断提起的回忆。而如今,据说“卧谈会”已被各自躲在被窝里刷手机取代。人们判断彼此关系的标准不再是一个笑容、一次帮助,而是有没有在朋友圈点赞、转发加回复。假如你不幸被朋友默默“拉黑”,那简直等于一场绝情的背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一种数码式存在。以前熟人之间常说,我是看着你们家孩子长大的,以后可能会变成:我是在朋友圈看着你们家孩子长大的。

  无论移动互联带给人们怎样的便利,这样的人际关系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至少不能仅限于此。年轻人将视觉平面的世界称为“二次元”,而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则是“三次元”。世界像被变戏法一样浓缩在小小的手机上,那里有无穷无尽的信息,闻所未闻的轶事,却惟独没有现实世界的立体感和纵深,正如作家毕飞宇所说,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在降低。我们有多久没有和朋友把盏畅谈,全程不看手机?坐在你对面那个人带着笑意的眼纹,火锅里翻腾的气泡,窗外暮色四合的街景,无法被浓缩成一条语音微信。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原本需要一套远为复杂的系统,这套系统有赖于“三次元”世界的接触。再大的存储器,也装不下一次充满热情的握手。微信聊天,为什么人们喜欢用表情符?这是由于,面部表情本身就是人类进化的产物,甚至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原始人需要在遇到一个陌生人的瞬间,从面部表情判断他带着善意还是敌意。虚拟的表情,也只是“二次元”的几个符号。微笑、皱眉、开怀这些人类表情是造化给我们的宝贵赠与,不要让它被虚拟空间的字符所取代。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更需要有温度的交往,有内容的互动。我们必须承认,没有那么多的信息需要时时摄取,没有那么多的动态需要不断更新,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值得持续关注。克服手机依赖和信息焦虑,需要从关心身边人的感受开始。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科技,应该增进人们之间的心灵沟通,而不是让我们成为科技的仆人。这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我们时代的人际伦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