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王 尧:“黄金时代”同学会
//www.workercn.cn2014-10-30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能免俗地用了近期的高频词汇——黄金时代,来形容这样的盛景:为庆祝新中国65周岁生日而举行的全球华人音乐会,几乎成了一场同学会。来自德、意、瑞、澳、美、韩等国著名交响乐团的十余位首席华人演奏家参加演出,他们早年多就读于国内几所著名的音乐院校,从附小一路读到大学,后来赴海外继续深造,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国外乐团担纲首席,有的则早已将“主战场”转回了国内。“同学少年多不贱”,这场演出如同一次校友聚会,也无意中成了中国音乐教育水平的一次大展示。

  一次性召集如此之多的顶尖华人音乐精英并非易事。在欧美各国,交响乐团和歌剧院几乎都在每年9月开演,也有人早已安排了其他活动,难以分身。但当他们得知国侨办将举办为新中国“庆生”的音乐盛会时,都排除万难争相参加,并以此为荣。排练时间有限,但“童子功”深厚的音乐家们对演奏的曲目已熟稔于心,稍加磨合就为观众奉献了一台质量上乘的晚会,“很像足球队,国家队队员在海外俱乐部踢球,回到国家队,稍加训练,就可以呈现一场精彩的比赛”。

  怀旧是件暴露年龄的事。这一场“归去来兮”的同学会,让人遥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争相“走出去”的年代。那时候,国门初开,中国人在国外音乐比赛中获奖的消息陆续传来,对国人的鼓舞不亚于女排在国际赛事中捷报频传。然而,随获奖潮而来的是出国潮,一流的音乐人才几乎都去了国外。这次全球华人音乐会的指挥郑小瑛女士,当年就曾经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现在学习为比赛,比赛为获奖,获奖后出国,几乎已成了规律。……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呢?”郑小瑛当年还说,她在出访时接触到的留学生都对祖国、母校和老师们怀有深切美好的感情,但对何时回国这个敏感的问题却大都避而不谈。

  白云苍狗,白驹过隙。今时今日,郑小瑛女士站在指挥台上的心情想必已是沧海桑田。音乐会后,她笑谈当年对人才外流的焦虑,自豪学生们在世界舞台上取得的成绩,盛赞他们的拳拳赤子之心!随着中国软硬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当年讳莫如深的敏感问题——“回国”早已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走出去的华人音乐家,以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技术、良好的音乐素养,享誉世界舞台,彰显中华儿女实力;他们争先恐后以各种形式“回国”——回馈乡梓,机会难得,无上光荣;他们希望这一次“同学会”只是开始,全球华人音乐会未来成为品牌,叫响世界。

  是的,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黄金时代”,苦涩已成过往,梦想照进现实,华侨华人与中国同行,前路必将风光无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