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肖 竺:时代呼唤“发现嘎丽娅”
肖 竺
//www.workercn.cn2015-05-0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黑龙江边城绥芬河只有百余年历史,嘎丽娅的事迹,在地方档案中只有二三十字:“当地居民张焕新的中俄混血姑娘3次到北山劝降日军,英勇牺牲。”追寻那段历史,为嘎丽娅塑像,绥芬河市民花了几十年。

  寻找嘎丽娅,是寻找一座城市的历史,寻找一个并不遥远的大时代,寻找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过去。

  祖辈和父辈蘸血为文,写下国运兴衰与我们每个个体苦乐悲喜的每一次共振。过往和当下,如两点之间的连线,无可置疑地决定着接下来的走向。

  17岁的嘎丽娅消失在战火的烟尘里,但友谊与和平的铜像却再一次无比坚定地站在这座城市的中央。她宣告着友谊与和平的人心所向,宣告再强大的邪恶也不过是历史的一小股逆流。

  寻找嘎丽娅,每则史料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感极而泣。这位友谊和平天使就倒在黎明之前。1945年8月10日子夜,《国际歌》的中译者萧三得知了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找不到锣鼓的就敲起铜盆,扫帚、草褥被拿来点燃,延安漫天通红!

  “日本投降了!抗战结束了!在八年苦战之余,得见这胜利的伟大日子到来,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脸上淌下泪来。”这是当年《大公报》的社评,这是我们的历史,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具体到每一个个体身上的家国悲怆。

  一寸山河一寸血。历史不是空洞的,它之所以厚重,是因为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书写而成。

  一个17岁的女孩,带着我们从冰山一角看到历史的宏大。历史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有许多令人尊敬的英雄。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忽视和冷落英雄,必将失去未来。

  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才会英雄辈出;一座发现自己的英雄、崇尚自己的英雄的城市,才会勃发一种有责任感、有担当心的英雄气质。

  世界上有许多珍视历史的城市,不辞辛苦地丰满自己的资料档案与馆藏,把值得铭记的人物塑成雕像,以众多的故居与博物馆为豪。历史让一个城市成为今天,也在主导它成为未来。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座城市,都需要“发现嘎丽娅”。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尊重我们的价值观,尊重我们的精神坚守。

  这正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动力源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