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张培元:于正“抄袭门”为山寨文化敲响警钟
//www.workercn.cn2015-01-07来源: 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于正要迎来第二场官司了。去年12月25日北京市三中院对琼瑶起诉于正抄袭案进行宣判,于正败,琼瑶胜。当时就有网友喊话,称一大波被于正抄袭的作家“正在路上”,让于正做好心理准备。果不其然,1月5日中午,江苏作家周浩晖发微博表示已与律师签约,即将正式起诉于正。(据《现代快报》1月6日报道)

  盘点2014年文艺圈,于正“抄袭门”无疑是一桩标志性事件。76岁的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先后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法院控诉于正抄袭,并用一系列证据证明,于正作品《宫锁连城》中有21个桥段与其作品《梅花烙》高度雷同。法院判定于正败诉后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反响。《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论称“法律不容文贼”,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公开发表声明:“原创是光荣的生命线,抄袭是可耻的墓志铭。”支持原创、维护作家的著作版权、反对抄袭和山寨,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但不必讳言的是,大繁荣之下,其实也有山寨文化泛滥的支流。以电视剧为例,中国年产电视剧在数量上虽然跃居世界第一,但质量、影响力和生命力却乏善可陈。曾执导《四世同堂》、《渴望》等经典之作的著名导演郑晓龙,去年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曾对“中国电视剧年产17703集”这一现象进行批判:“17703集,其实是一个令人可笑的数量,一年只有365天,一天只有24小时,每天要播多少集才能播完?”美国年产电视剧只有4000集左右,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但其影响力却远在中国电视剧之上。影视作品产量上的“大跃进”,带来的不只是资源浪费,更有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部谍战剧火了,之后一段时期荧屏上到处都是谍战剧;一部宫斗剧热了,一群导演便追风跟拍宫斗剧;青春题材的电影引爆观众了,一个个“致青春”电影便接踵而至……影视剧市场产能严重过剩、题材高度同质化背后,是极其严重的抄袭、模仿,是山寨文化对创作领域的侵蚀。

  于正的“抄袭门”不过是创作领域里山寨泛滥的极端个例罢了。可以断言,跟在琼瑶阿姨身后“抄言情”的,绝非于正一例。当影视剧市场被开发为一个广阔的蓝海,文化艺术也成了某些人的敲门砖、点钞机。琼瑶向于正索赔2000万元,越来越多原创作家为了权益而接连诉讼,这既对抄袭者亮起了红灯,也对山寨文化敲响了警钟。

  笔者在此奉劝“于正们”尽早金盆洗手,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学习——郑渊洁在走上专业写作之路后,就不再看其他人尤其是同行作家的作品了。他认为,作家就应该看生活,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生活告诉读者;看其他作家的作品形同看二手货,看到一定程度后,你可能分不清哪是你看的生活,哪是你看的别人的文学作品。郑渊洁如此做法背后,是对文艺创作原创力的孜孜以求。成就郑渊洁的,不仅是他早上4点就起床写作两小时的勤奋与坚持,更是他视原创为生命的精神和意识——当所有的创作者都能如此,我们的文艺创作才能真正实现质量与数量齐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