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柴秋实:这孩子真没人管了?
柴秋实 //www.workercn.cn2014-12-1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如果谁也不管这个因为救人而生命临危的孩子,将给社会传递什么样的信号?

  手术费要7万,张鑫垚治不起了。

  面对疾驰而来的汽车,张鑫垚推开同学,自己却承受了撞击,身受重伤。因为未成年,不能被评“见义勇为”称号,也得不到任何救助,只能自生自灭。此事经媒体报道后,鑫垚得以来到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检查。脑脊液鼻漏、尿崩症、左眼偏盲……这些难关,似乎有了翻过去的希望。

  然而,7万块钱如山高,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实在翻不过去了。孩子的境地,又回到了孤立无援的原点。

  葫芦岛市政府看样子不愿再管了。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尽到最大努力”。已经拿过22万元善款了,再帮,只能给评个“优秀团员”称号了。

  至今没有一家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愿意管。按说,见义勇为基金会最应该管。由于“未成年”这个因素,辽宁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明确拒绝援助。

  社会援助到目前还比较薄弱。60多岁的广州市民高德良先生,读报看到小英雄的救人事迹,汇来12000元救急。他89岁的母亲,看了报也拿出5000元,还要联合她的“从抗日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姐妹们一块想办法——老人们的行为让人敬重,也让人唏嘘:让老人拿养老金出来救人,毕竟不是办法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如果答案就是都不管了,那,将给社会传递什么样的信号?

  也许,当地政府有许多需要顾虑的因素,而且,也出了钱。可是,救助不应该止步于此。这孩子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变成这样的,不能说管个半截就撂下,不能用一种锯箭思维:箭杆我已经给剪断了,入肉的箭头,我不管了。实际上,管也不是包揽,政府可以牵牵头、动员动员社会资源、做做工作啊。

  让人诧异的是,中国这么多家慈善基金会,平时常对媒体谈自己的救助触角敏锐、机制健全,如今,居然没有一家可以出面帮助这个孩子。打电话过去,要么拒绝,要么敷衍,总之不管。某一家没有类似项目、致力的方向不在此,可以理解;家家都覆盖不了这孩子?都不能、也不该伸手吗?

  救一个孩子,并不能显著改变社会;但是如果不救,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将会非常大。别让孩子觉得这个社会是冷冰冰的,别让孩子家长揣着希望进京、伤心失望回去,别让社会形成“救人就是犯傻”的错误印象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