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封寿炎:归来的不仅是大圣,还应该有自信
//www.workercn.cn2015-07-22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里,动画迷们切切实实过了把“国产瘾”。不但故事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题材”,主要角色“大圣”和“江流儿”是“中国模样”,就连电影中出现的山水、城镇、建筑,甚至龙的形象,都洋溢着浓郁的中国风格。这种亲切感,是在好莱坞和日本的动画电影中无法获得的。

  说到《大圣归来》,就不能不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两部电影题材一脉相承,甚至可以视为姐妹篇。前者是新技术时代国产动画电影的优秀代表,后者则是传统国产动画电影的巅峰之作。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一起观察,确实不乏启示。

  《大圣归来》大量运用当代动画制作技术,造型夸张、打斗激烈、场面火爆、视觉炫酷,几乎可以跟好莱坞制作的动画大片媲美。但在《大闹天宫》里,创作团队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中国传统的小说、神话、绘画、音乐、戏曲、舞蹈、服饰、园林、建筑等等艺术门类,都精华荟萃于这部电影之中。云雾缭绕的瑶池、蟠桃林,敦煌飞天般舞蹈的采桃仙女,激烈打斗时候铿锵的戏剧伴奏,使整部影片精致清丽,流畅动人。甚至在音画之外,尚且留有悠久的余韵。《大圣归来》的技术效果,中国动画人拍得出来,好莱坞和日本的动画人更拍得出来。但《大闹天宫》这种将诸多中国传统艺术熔铸于一炉的“满汉全席”,恐怕只有中国动画人拍得出来。

  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动画电影人,正是站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巨人肩膀”上,创造了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等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在国际上赢得“中国学派”的美誉,备受外国同行称道,并吸引他们前来学习取经。然而非常遗憾的是,这种“百花争艳”的盛况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于艺术来说尤其如此。《大闹天宫》是诸多中国传统艺术门类共同浇灌的美丽花朵,这种优秀传统在中国动画界一度中断,固然令人扼腕叹息;那些浇灌了《大闹天宫》的诸多传统艺术本身也日渐式微、后继无人,则更是莫大的遗憾和危机。中华民族具有杰出的美学造诣和艺术修养,中国传统艺术丰富辉煌,拥有齐全的门类和庞大的体系,涵盖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等,具有几千年传承的深厚底蕴。中国传统艺术具有独树一帜的美学范式,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跟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相比较,都并不逊色。《大圣归来》成功演绎的“中国味儿”,应该能够带给我们足够的自信。

  当然,正如《大圣归来》大量采用最新动画制作技术,才能收获票房和口碑一样,现代观众已经很难囫囵吞枣式地接受传统艺术。几年前,《大闹天宫》曾经被制作为3D版本,由当红影视明星团队配音之后重新上映。但市场反应并不强烈。同理,昆剧精致优美,能走进戏院耐心欣赏完的也是少数人。传统建筑“天人合一”,但由于材料、技术、功能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也只能让位于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传统艺术要获得复兴,不能只是简单的“归来”,而是必须凤凰涅槃,在完成符合现代性的再度阐释之后,才能重新焕发新生。完成现代性阐释之后的传统艺术,将不仅仅是“中国元素”式的点缀品,而完全有可能开创一种新的美学范式。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