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袁跃兴:“汉服”这副皮囊下罩着啥
袁跃兴
//www.workercn.cn2015-07-10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7月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知名主持人周立波在某节目中调侃一群身着汉服表演的年轻人,称他们是“哪个洗浴中心的”而遭到批评,认为其不尊重汉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作词人方文山在微博上批评周立波调侃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清华大学教授、学者肖鹰评论:这次周立波“毒舌”遭到批判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与近年来兴起的“汉服热”有着很大的关系,“汉服热”伴随“国学热”的兴起而兴起;周立波调侃“汉服”可能是娱乐调侃、为节目造势,而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中出现的“汉服热”已经变得“很商业、很功利”,当下各种活动中流行的所谓“汉服热”,其实质不过是能够带来商机的“汉服秀”。

  的确,社会上虽然兴起“汉服热”,但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却没有随之“流行”,而且,社会上穿汉服、学汉礼之类的活动,越发变成一种时髦的艺术行为,甚至有的地方搞的一些汉服演出彻底成为了商业作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复兴汉服是增加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有文化学者非常不赞成,在“一个泛商业化的时代,‘汉服热’不过是能够带来商机的‘汉服秀’,是精神空洞、生机倒退的文化表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成复旺明确表示,穿汉服、学汉礼之类的活动可以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但不应该形成一种不良风气,把这些行为看成是一种时髦的艺术行为”。

  肖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重神轻形”,“汉服热”则是“崇形弃神”。“‘汉服热’与文化传承没有任何关联。如果以‘复兴汉服’为‘复兴传统文化’的要素,那么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真的要复兴,就应该回到尧舜那个披毛戴毡的时代”,“文化可以多元化,‘汉服秀’自然可以算作‘一元’,但如果把这些娱乐传统的行为神圣化,就很可怕了”。汉服毕竟只是服饰,是“传统”的皮毛,而且已经过时、失去了生命力,延续传统,需要的是诚意而不只是汉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要做的是发掘精神内核,而不是形式复古。否则,复兴的只是被历史淘汰的文化鬼魅”。

  我们正处在一个“汉服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时期,这些“热”,的确正像一些文化学者所批评的那样,正在变得“很商业、很功利”。“汉服热”成为“商业秀”、“国学热”变成“靠国学牟利”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文化行为,并非在于弘扬传统文化,而是把它们变成一种消费的对象、炒作的对象。在商业功利面前,文化正在失去它的尊严,传统遭轻薄,历史遭解构,神圣遭颠覆,变成了娱乐狂欢。

  由“周立波调侃汉服”这样的文化娱乐新闻,引发对“汉服热”的反思,进而再引发我们对“国学热”乃至传统文化复兴的思考,这样的争议和讨论,应该不失为是一件极有意义的文化事件。众多网友批评调侃“汉服”,其实,也是告诫我们对待传统,需要有一个文化的态度,需要有一种精神信念,否则的话,任何与“汉服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有关的文化活动都会变味,最终与我们复兴和弘扬传统文化这样的文化初衷背道而驰。

  如果承认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个多民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华文化具有不断演进的丰富内涵,那么“汉服”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定义。“胡服骑射”始于战国,这个故事就体现出中国古人勇于改革的卓越品质。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涵也在于传承之中的与时俱进,而非固步自封、搔首弄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