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段久惠:多多鼓励私人藏品公共展示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连日来,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现期展览的多件历史时期油画和摄影作品、现当代艺术精品,丰富了武汉市民艺术鉴赏选择。据悉,万林艺术博物馆,由武大杰出校友陈东升捐资1.2亿元建立;私人在国内知名大学中捐建公共艺术博物馆,被认为在国内尚属首例。

  万林艺术博物馆开放以来,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从只向部分人开放的私人馆藏,到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转变,万林艺术博物馆和武大校方做了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正如很多世界上知名学府和私人博物藏馆,遵循共享原则向公众开放,不仅塑造起自身的文化品牌,也逐渐与当地文化生活共融,建立起了互动的良性的城市、人与文化生态系统。

  不少市民慕名前往参观后都给出不错的正面评价,可以说从市场上先期试验了万林艺术博物馆的某种成功:“独乐乐”走向“众乐乐”,在个人机构私藏和公益性文化传播之间找到平衡。曾有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国内财富人群的增长,盛世收藏的时代已经到来,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私人艺术馆和众多公共美术馆兴起,这一过程中,除了政府支持,大部分力量来自私人和民间。私人藏品走向公共展品,已经具备了物质基础。

  而且,正如陈东升先生将捐建的艺术博物馆以父亲的名字“万林”命名,一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二是遵循中国文化传统,表达纪念和尊敬。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和物权等的完善,公开自己的藏品让社会来品鉴和欣赏,促进文化传播和学术交流,传承和宣扬个人和家族积极的价值信仰和公共理念,而不是“藏而不露”,或许正在被更多精英财富人群接受。

  私人藏品公共化,文化藏品由独享到共享,也是文化资源更为充分地为人们利用。知名文化人马未都等创办的观复博物馆,一直被列为国内私人博物藏馆的代表,它一方面提供个性化品类藏品展览,另一方面也开发博物馆衍生品,设计开发家居类、服饰类、艺术书籍出版等周边产业链条,以管理基金的形式维护运营,使得博物馆不断自我更新。正是因为它的灵活性和独特性,这类博物馆,可以说是公共财政运营性质博物馆的一个有益补充。

  正如有句话所说,举国家之力办的国家博物馆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厚度,举一家之力办的藏品博物馆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为它反映了国民的觉悟和水准。武汉被誉为“大学之城”,文教资源优越,更有环境优势,为各种类型的造福公众的公益性文化输出和公共服务,搭建好嫁接和承载平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