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吴为忠:荧屏需要更多“高满堂”
//www.workercn.cn2015-05-13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并没有像有些“狗血剧”那样吆喝,也没有以明星绯闻作为“卖点”,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的国内首部以现代隐蔽战线斗争为背景的电视剧《于无声处》,如其剧名一般,虽不张扬,收视率却一路飙升。

  谈到这部作品的创作,编剧高满堂透露:从剧本创意到真正开拍,花了五年时间。这五年,恰恰是“正剧”不吃香、“雷剧”满天飞的时候。对于所谓“狗血神剧”,高满堂直言“有些可悲”:“荧屏到处打打杀杀,听不到真正有力量的洪钟之声。一部家庭剧、婆媳剧,打得都比我们这个国安剧厉害。这种剧我一天可以写两集,但再写这种剧,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高满堂所说的“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指的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良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染了铜臭气。现在的影视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单纯追求商业化而不注重艺术性,票房收视率上去了,可道德文明却丧失了,有些甚至没有了道德底线。

  高满堂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写《老农民》,高满堂用了5年的时间做了6个省的采访。他曾撂下狠话,写不好《老农民》就离开影视圈。《老农民》口碑人气双丰收,更为难得的是,一部农村戏也吸引了许许多多城里人的关注。

  翻开高满堂的创作历程,有《闯关东》、《大工匠》、《钢铁年代》、《天大地大》这类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民族史诗般的悲壮与豪情的鸿篇巨制; 但在 《家有九凤》、《错爱》、《北风那个吹》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他心中的那份纤细与柔情。高满堂的“良心”之作,都是生活给予他的丰厚馈赠。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高满堂每拍一部作品都脚踩在坚实的大地,这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一扫荧屏的“可悲”之风,需要有更多的高满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